第29章

科举文里做考官 辛宸 865 字 3个月前

看到他演示的这一番“鬼神”之术,几位大佬的脸色变幻不定,有恍然大悟,亦有……追悔莫及?

先前是张玉湖提起此事,他恍然大悟倒是正常,陆游的脸色……他在后悔什么?

大佬们都是见多识广之人,昔日见过这些把戏,或许不明所以,现在被方靖远这般从头到尾演示得清清楚楚,自然明白了其中关键之处,各怀心事,也就没了再让方靖远“演示”下去的心思,他才终于可以脱身回府,缓一口气。

至于和方家那些事儿,有大理寺和府衙的人盯着,他也不怕拿不回父母的遗产。

陆游送他和辛弃疾回去之时,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看得方靖远有些牙疼,忍不住问他,他又不肯说,只是叮嘱他们莫忘了明日重阳登高,便匆匆告辞离开。

宋人重风雅,花中犹爱菊。

重阳登高赏菊,宴饮聚会,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节日活动,能与陆游和辛弃疾两位“志同道合”的大佬把臂同游,方靖远更是期待不已。

这二位大佬都是满腹才华之人,毕生佳作无数,无论是国事家事天下事,还是吃喝玩乐看风景,好词好句信手拈来,让一肚子都是数字方程式的方靖远羡慕得眼都红了,好在这时候的白酒度数不算高,否则光是一顿饭下来行酒令罚的酒,就可以放翻他无数次。

先听陆游一句“照江丹叶一林霜,折得黄花更断肠”,在听辛弃疾一句“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方靖远就连灌了自己两杯酒。

“好诗!好词!当浮一大白!”

陆游却苦笑一声,抢过酒盅,给自己满上不说,连喝了三杯,忽地落下泪来,“滴水变色,佛语天意,原来如此……只恨……只恨我早不知……婉儿……”

他忽然失声痛哭,辛弃疾急忙摒退左右,只留下他们三人在房中,连带小厮都撵去门外守着,免得被人看到他如此失态的模样。

方靖远更是目瞪口呆,虽然昨日见他看到自己喷水显字时神色大变,猜出他曾见过这种“神鬼之迹”,却也想不出是什么情形,这会儿见他如此忘形之状,也不知该如何劝慰才好。

“婉儿……”

陆游哭喊着的,分明是个女子的名字,辛弃疾和方靖远虽都是性情疏朗不拘小节之人,但见他如此伤心之状,也顾不得避讳,索性让他一诉衷情,发泄下积郁在心的情绪,也好过抑郁在心,不得纾解。

于是方靖远就听了一个恶婆婆棒打苦情鸳鸯的家庭伦理故事,其中关键性的一件道具,就是来自一座尼姑庵的“佛偈”批语,正是与他先前演示的喷水显字一模一样的手法,当时以为真是天意,现在方知事在人为。

陆游早年娶妻唐婉,亦是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只可惜他们二人虽是伉俪情深,唐婉却始终不得陆母喜爱,婚后三年无子,陆游又正逢仕途遇阻,被秦桧贬斥。唐婉是家中独女,父母早亡,已无人可依,更无家世可为陆游助力,陆母便认定她八字不利,妨碍陆游上进不说,还不利陆家子嗣传承,一再逼他休妻另娶。

世人以孝为先,陆游被逼无奈,加上陆母又拿出了佛偈批语,说唐婉命中无子,乃是克夫之相,三年夫妻,终于以和离告终,各自嫁娶。

陆母为陆游另娶了王氏为妻,生儿育女,而唐婉亦另嫁赵士程,生有一子。

两人数载不见,本以为再无牵挂,可偏偏几年前陆游偶遇唐婉夫妻出游,思及旧情,一时情动,便在游园处提笔在墙上写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诉尽心头幽怨,满怀惆怅。

可谁能想到,唐婉竟因此触动心绪,和了一首《钗头凤》回应之后,没过多久,竟然抑郁而终,香消玉殒了!

陆游本就有愧于心,这几年都因此伤怀不已,如今因为方靖远的一个“试验”,方才得知,当年那些佛偈批语,十之八九是陆母故意让人设计的把戏,就是为了拆散他们夫妻二人。

枉他一世聪明,满腹才华,却连所爱之人都留不住,保不住,如今看到满目霜林黄花,思及故人,怎能不断肠销魂?

方靖远听得目瞪口呆,却对他没有半点同情之心。

“陆兄,不是我说你,此事若有错,不在令堂,全在于你自己。”

辛弃疾一惊,扯了下他的衣袖,从未听闻人劝人变成骂人的,可方靖远哪里管他那么多,只觉得胸口憋了口气,不吐不快,毫不犹豫地拂袖甩开他的手,一口气接着往下说。

“当初你既然娶了唐家娘子为妻,就当爱护妻子,就算要恪行孝道,也当择善从之,而不是盲从愚孝,为自己之孝,弃夫妻之情而不顾!你当初可曾想过,你奉母命以佛偈为由,与唐家娘子和离之时,置她于何等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