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科举文里做考官 辛宸 880 字 3个月前

沭阳是距离海州最近的一座城池,面积上不足海州的一半大,但因为坐落在湖边,又有沭阳河流经,形成的平原地带是附近最大的产粮区,鱼米之乡,而金兵最大的粮仓也建在此处,原本是负责供应徐州、泗州、沂州和海州四地的金兵,而如今,泗州和海州都已归大宋所有,沂州被起义军扫荡了几次,也没剩多少人。

原本完颜廷就是仗着沭阳的粮仓储备,换来不少物资,又从各地征来工匠修好了原本宋军留下的军械,想一举攻下海州,却没想到,他手里有什么早已被辛弃疾的人打探的一清二楚,而对方手里的千里镜和小型投石弩都是他连听都没听说过的“神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这次也算输得不亏。

辛弃疾让岳璃先押送那些伤员回去,自己则留下善后的同时,联络了沂州的义军,将沭阳团团围住。

他带着的人里,有根据方靖远指导专门负责军械的“工兵”,打扫战场的同时,就将缴获的金军攻城弩、云车、冲车和猛火油柜都修整了一遍。只是先前对战之时,猛火油柜被烧毁了大半,这东西燃性极强,一个不慎还会爆炸,所以能幸存下来的只有一个,还是因为先前有故障没推到前面,才侥幸留下。

这东西原本就是当年汴京军械监研制出来的大杀器,火油是从西夏那边买来,虽然数量不多,但杀伤力极强,上次使用时,还要追溯到李纲镇守汴京之时。

可惜当时的大宋君臣根本无心作战,空有神兵利器而不善用,结果落得那般下场。而金兵自持悍勇,原本也没把这些东西看在眼里,荒废多年后,还是完颜廷在采石矶一战后,意识到这东西的厉害之处,又从汴京和各城的旧库里寻出来翻新,正准备借此扬威,却没想到成了给人送装备的。

有这些攻城利器,攻下沭阳其实并不难,可难就难在,攻城的同时如何保住那几座粮仓。

否则就算攻下沭阳,失了粮仓的储备,这一仗同样算是失败。

而如今负责镇守沭阳的,正是昔日海州军的副将,魏胜的兄弟董成。当初他和魏胜因归宋之事分歧,投奔了豫王完颜允成,而完颜允成在他眼皮子底下被魏胜算计,虽然对外都说是完颜允成遭天谴而被雷劈死,可他们自己人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尤其是董成,还接到了魏胜的书信,起初还不以为然,直到完颜允成死后,方才惶恐不安,等到完颜廷来接收了这边的兵马,就将他打发到沭阳种地,原本以为是个苦差,可没想到那些风风光光跟着完颜廷去攻打海州的人,竟然全军覆没,反倒是他这个被贬去种地的,活到了最后。

被辛弃疾率军包围的第一时间,他就拿出了魏胜的书信,附上回信一封,诚挚地表达了自己对海州军的善意,愿意资助部分军粮,只求留下沭阳自守,以后若海州有需要粮食的时候,亦可向他采买。

“呵,他这是想自治啊?”辛弃疾对这种朝秦暮楚的叛将毫无好感,就算是求饶,这条件也不够,“告诉他,要投降,就无条件滚出来。就凭他,拿什么跟我讨价还价?沭阳属于海州,海州属于大宋,绝不容许任何个人占据,尤其是金人的走狗!”

这话一传回去,董成当场就气歪了嘴,“他算老几啊!老子当初打下海州城的时候,他还不知在哪玩呢!他有本事来攻城啊,敢来老子就一把火烧了粮仓,让你们统统吃灰去!”

两边占据城门上下,隔门对骂了一日,也未分出个胜负高低来。

消息穿回海州,魏胜的脸黑如锅底,方靖远却乐得不行。辛大佬一路所向披靡,这只怕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无赖滚刀肉,偏偏又因为那些流民和奴隶投鼠忌器,舍不得粮食又受不得气,可不就作难了。

魏胜原自己如今正是回归大宋,得官家看重,想着若能劝降董成,也算成全昔日一同起义打下海州的情分,可没想到当时董成模棱两可,虽说因为他们暗杀了完颜允成而被吓得没敢动手,可他跟着完颜廷去沭阳守备,就已让他心冷了几分,显然居然还堂而皇之地打起“自立为王”的旗号,更是让他下不来台。

若非他一直想招揽回董成,辛弃疾也不会对董成那么手软,方靖远笑了一回之后,便正色对他说道:“你这兄弟,看来是董卓的后人啊!”

魏胜一头雾水,不解地问道:“此话怎样?”

方靖远一本正经地说道:“董卓此人,专养三姓家奴,连自己的后人,也传染了这毛病,着实用不得,就让幼安兄把他收了,以免再祸害他人吧!”

魏胜明白过来,苦笑着点头道:“多谢使君宽宏,机会已经给过他,他自己不愿走生路,也怪不得他人。只是……要如何才能保全沭阳粮仓呢?这厮心狠起来,若是不敌,只怕真会将粮仓付诸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