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入成都(中)

汉旌 尚冠 1225 字 2022-10-07

卫弘听说,这宫府吏一制是由诸葛丞相草创。正如其名,乃是将“朝廷取仕之权收于宫府之中”,至于其中是如何运作,又涉及到什么方面,具有什么影响等,卫弘则是一概不知了。

见到卫弘坦然地摇了摇头,好为人师的张裔大概是因为自家两个儿子都在宫府吏序列之中,又是两千石大吏,对此中门道一清二楚,便对卫弘信手拈来:“前朝有孝廉、太学之制,即使是在蜀中也曾有文翁石室的旧例,其目的几乎都差不多,就是为朝廷治理选拔良才。”

“我朝新创,官吏数量缺口极大,常常一人身兼多职。即便是老夫身上,现在还挂着一个巴郡太守的外职。而朝廷征辟在野贤良终归是不成规模,丞相便推行这宫府吏一制,由各地长官举荐人才为宫府吏,培养后加以重用……”

“听上去非常合理……”卫弘点了点头,能够在这个时代实行这样的制度已经算是非常超前了。

听到卫弘这句评价,张裔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胡须继续说道:“但宫府吏终归是吏,是朝廷的官吏,而并非是太学或在野的士子,故而与以往一些制度,就有了本质的区别,其中赘述太多,老夫便简述宫府吏的日常过程,你便可窥见一二。”

“举荐的良才进入宫府登籍造册之后,并不会似太学设置博士教学,在朝廷看来,宫府吏仅仅是食禄二百石的小吏,既是最有前途的入仕途径,也是最没前途的入仕之道。”

“有前途的是,直接隶属于相府的直属机构,丞相也颇为看重,其中身怀才能者只要在位表现足够优秀,便能得到上位者赏识,从而一步登天,执掌权要,其中佼佼者便是如今相府之内的东曹掾蒋公琰,乃是丞相之臂膀。”

“当然,说最没前途也不是妄言,毕竟蒋公琰珠玉在前,故而每年朝中权贵子弟、各郡实要举荐的宫府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其中自是不乏滥竽充数的庸碌无才者,比如老夫那不成器的长子!”

得,看来张裔确实是不喜欢……可以说是厌恶自己的长子,随时随地拿出来当作反面教材。

张裔端起茶盏,润了润喉咙,继续说道:“如何在数以千计的宫府吏之中脱颖而出,主要途径只有两种。”

“第一种,便是宫府吏没有固定的职责,若是朝廷哪个部门临时有缺,便召集一批宫府吏过去顶缺,若其中表现优异者,或直接留任原职位,或记录宫府名册以待后赏。”

“第二种则是平均每旬月一次的对案考核,考核的内容包罗万象,或时事问策,或数理骑射等旁学杂艺,评其优劣,记录宫府名册。”

“每年秋季会有专人核算宫府名册上的各类统分,呈送相府,其中名列前茅者,便能被丞相亲自委以重任,进而节节高升!”

一头是区区二百石的宫府吏,作为朝廷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时不时还要敲打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