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六章 金山摆在前而眼不眨

汉旌 尚冠 2176 字 2022-10-07

“文仪公的意思是说,要吾同意这南疆都护府一事?”

王连当日下午还在自家的庭院里,听着卫弘侃侃而谈,第二日就赶来相府,面见诸葛丞相,陈述赞同朝廷设置南疆都护府一事。

卫弘前几日才被诸葛亮打发到了王连府中说事。

听说前日才看在太史令赵爽的情面上,勉强进入王府当中,王连一直还托病不见。

怎么今日就让王连跑来自己的面前,大赞特赞卫弘提议的南疆都护府一事。

只见王连甚是赞许地说道:“丞相,即便是老夫也不得不承认,卫弘此子对于南疆一事的谋划实在是太超前了,足以使得朝廷不费吹灰之力而取用南疆人力物力,远比如今对待南疆诸蛮邦的羁糜之策要好得多。”

诸葛亮闻言,沉吟片刻,才对王连问道:“若是设置南疆都护府,便等同于另辟一州,如今大汉风雨飘摇,虽朝堂诸公身怀报效汉室的赤子之心,但若是逆魏散发谣言,益州民心可会猜忌边军拥兵自重以图割据一方?”

诸葛亮看的比较长远,实际上自卫弘提出南疆都护府这桩事,诸葛亮就认真思考过。

此事对如今的大汉朝廷而言,利弊各半。

最大的隐患之处,就是老生常谈的边郡割据,以及由此引发出民心动荡,都令走一步算十步的诸葛亮心存顾忌。

王连听见诸葛亮说出这话,抚着花白的胡须笑着问道:“丞相可是在担心南疆都护府日后会生出庄蹻、赵陀和士燮这类狼子野心之辈作乱?”

庄蹻自不必多说,今日单说赵陀和士燮。

秦末动乱之时,秦军主将赵佗立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后来赵陀一度割据岭南称帝。

士燮乃是当世的赵陀,身为汉家册封的交州主官,却一度从服于曹操、孙权之辈,对真正的大汉皇室暗下手段。

大汉朝廷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南中诸郡叛乱以及南疆蛮王孟获进攻,都有交州士氏的影子作祟。

当然,王连将这些人列举出来,并不需要诸葛亮的承认。

作为眼下大汉的至高当权者,诸葛亮须表现出对一切人或物的不悲不喜,尽量维持自己的冷静,去引导大汉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只听王连说道:“看来丞相真的应该听听那卫氏小儿的谋划了,此子倡议的南疆都护府看来是思虑日久,对于一些隐晦之处,也对老夫直接地提了出来。”

王连退后几步,对着诸葛亮揖拜道:“若丞相准设南疆都护府,老夫建议以庲降都督李恢为大都护,宁远将军卫弘为少都护,而老夫则辞去相府长史与司盐校尉府的职务,亲往南疆都护府担任长史!”

王连已经年过古稀,被先帝赐予鸠杖上朝。

如今担任大汉朝堂权力中枢的相府长史,却甘愿前往偏僻荒蛮的南中担任南疆都护府的长史,其中取舍,让一向冷面的诸葛亮都有所动容。

能够抛出个人陈见,全心于国事当中,王连……真乃国士也!

但诸葛亮还是笑着摇了摇头,站起身来亲自将王连扶回了席位当中:“文仪公如此称赞卫弘的南疆提议,更愿意以身作则亲往南中行事,想来对卫弘的提议了然于心,不妨对吾好好说说。”

王连疑惑:“丞相为何不招来那卫氏小……卫弘,当面询问此事?”

诸葛亮对此却有着自己的考虑:“此子尚须磨砺,南疆都护府一事太过重大,非是卫弘这等小辈能扛起的。”

王连循着诸葛亮的话头继续问下去:“那丞相属意何人主持南疆都护府一事?”

诸葛亮露出了一阵风轻云澹的笑容:“文仪公都愿意身赴南中,那亮又何必顾惜自身这八尺之躯呢?”

王连睁大了眼睛看着诸葛亮:“什么!丞相是打算亲赴南中?”

……

……

“南疆都护府一事太过重大,于朝廷而言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商议拍板的事情,还须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