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六章 余粮收集制

汉旌 尚冠 2101 字 2022-10-07

大司农孟光接到卫弘的求援信后,立即派遣了百余名太府的劝农吏前往南中各处的里邑充当啬夫,将蜀中成熟的农耕体系引进南中诸郡。

但是教化地方的“乡老”一位却始终空缺。

哪怕是在富饶的蜀郡内,能够识文断字的人也能谋求衣食无忧的出路。

南中乃是汉夷混居之地,羌蛮纵横之所,连年动乱不止。

岂能让他们抛弃蜀地的安稳生活,奔赴南中做教化地方的乡老呢?

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孔老夫子和子夏先师。

当看到了程祁身后的家随,卫弘忽然有了主意,似程祁、杨汰这些世家子弟前往南中支援地方建设可不只是孑然一人。

似程祁随身携带的家随就有两名文吏,两名护卫。

而像家境丰沃的杨汰所携带的随从多达数十人,毕竟他们也知晓南中诸郡环境艰苦,多带些人手总归是好的。

地方事务庞杂而繁琐,哪怕是一乡一里之间都有着无比复杂的人情世故。

程祁、杨汰他们若是出任地方要职,自然不可能亲自过问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多半是交给亲信的家随打理的。

能够看懂官府文书,明断乡土人情的小吏之才,不就是卫弘进来求贤若渴的“乡老”人选吗?

当卫弘把自己的想法告知了程祁之后,程祁笑着应道:“看来卫将军还真是算无遗漏啊,竟然将我等的亲随都算计到了……”

话虽如此,但程祁没有半点犹豫:“别人我不知道,但我带来的两名文吏亲随,就听凭卫将军的差遣。”

卫弘点头,作揖对程祁道了一声谢。

实际上,自从程祁这些宫府吏担任有秩、太府劝农吏担任啬夫,还有征南先锋军的老卒担任游徼之后,整个里邑的运作就不需要卫弘太多费心了。

以大竹里邑来说,有秩程祁和啬夫负责勘测周围土地,规划里邑的村落布局、水利建设等事,而里正奚免则和游徼组织人手搭建民舍、开沟挖渠。

倒是让卫弘和诸葛乔可以空闲下来,跟着奚免去学烧制青砖的手艺,闲暇之余还能着手处理其他地方传来的要事。

正是晚饭的时候,虽说汉家士族有着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但如今远处南中,白日里各种事忙得手慌脚乱,哪有比晚食时分来商议诸多事情的更好时机呢?

程祁说道:“大竹里邑周围的地势算是摸的差不多了,除了南边是山地以外,其他方向都是平地,不过这里以往常年罕有人迹,早就被荆棘灌木长满了,贾啬夫的建议是沿着西边的河谷一带清除隔火带,等到秋收之后一把火烧了,这样就能开垦出数百顷的良田……”

刀耕火种是最原始的耕种方式,对环境影响颇大,但要是仅仅凭借人力去开垦这数百顷的土地,太过费时费力。

程祁和啬夫亲自穿越过大竹里邑周围茂密的竹林,亲自丈量过那片土地。

南中地势起伏太大,且多山多水,可用耕地并不是太多,所以程祁知晓这块大面积耕地的重要性。

卫弘对这件事还是比较放心的,大汉的农耕府衙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开荒技术,以及一套快速将生田升级为熟田的方法,

将这些事交给程祁和贾啬夫打理,卫弘还是比较放心的。

不过卫弘关切的还是另外一件事。

眼下已经到了七月下旬,收割秋粮已经要提上日程了,如今站在田垄间,就可以凭借田亩中青禾的长势去估算秋日的收成。

当卫弘问起这件事的时候,程祁回道:“生田一般产量不佳,贾啬夫的建议是明天春种菽豆,这样只需要最快地催熟土地,等到秋收结束后,会组织人力种植宿麦。”

卫弘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请求:“今岁秋日,我需要每个里邑平均供应五千石粮草。”

如今大竹里邑的种植耕田只有三十四顷,还全部是新开垦的生田,今岁能得到的收成也不过只有五千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