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信仰

太子威武 舌下生甘 1853 字 2022-10-13

“殿下的意思是?”

“现在鞑子的急先锋,大多是我大明的叛军,是汉人。王将军可否想过,为何这些叛军在我大明治下毫无军心战力,到了鞑子那边就摇身一变奋勇争先了呢?”

王启隆不屑道:“这群卖主求荣的狗,只是为虎作伥罢了,仗着鞑子的势头便有了胆气。吴三桂背后若没有鞑子撑腰,岂会是蜀王对手?”

朱慈煊摇头道:“你说的不对,至少不完全对。从显皇帝起,我大明对建奴鲜有胜绩,将士们对鞑子心存惧意是不假,但不至于连叛军都怕。李成栋、金声桓都曾降清又再反正,降清后攻无不克、反正后却战无不败,你想过原因没有?”

王启隆气馁道:“末将不知。”

朱慈煊森冷笑道:“原因倒也简单,就一个字,钱!大明自万历年起天灾不断,朝廷本就入不敷出,拖欠军饷是家常便饭。再有各级文武官员层层盘剥克扣,到了大头兵手上还能剩下几钱银子?满清号称骑射立国,其实就是个大型强盗团伙,亏欠了谁都不会亏欠了当兵的。没钱发军饷了,去杀、去抢、去屠城!反正都是汉人老百姓的银子,他们慷他人之慨,自然是大方。叛军有了这样的许诺,自然会嗷嗷叫着拼命向前。可这样的手段,我大明能用吗?”

他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我大明不能用!他们不在乎汉人的生死,我可在乎的紧。不但我大明的百姓不能抢,满清治下的汉人一样不能。王将军,你说,不靠抢掠,怎样才能让我大明将士一扫颓气?”

王启隆迟疑道:“只要饷银充足、赏罚分明,将士们自然令行禁止、奋勇争先。”

朱慈煊点头:“不错,这是一般的情况。倘若饷银不继、局势又恶劣之极,你能保证你手下的将士依然听令行事么?”

王启隆赧然道:“末将不才,若是这等情形,或许只有末将的亲兵营能誓死追随末将。”

朱慈煊笑道:“不用不好意思,我再问王将军,你的亲兵营能对你誓死追随,只是因为你给的饷银充足吗?”

王启隆道:“末将当然也不曾短了他们的粮饷,但末将的亲兵大多是末将的亲属,和末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更加忠诚可靠些。”

朱慈煊道:“那王将军有否想过,怎样才能让普通士卒像亲兵一般可靠?”

王启隆苦笑道:“殿下,末将要是有办法,也就不养亲兵营了。军饷就这么多,不克扣一些挪给亲兵营,那谁都吃不饱。与其大家一起饿着,不如养一支精锐的亲兵,只要亲兵在,打了败仗也能很快再拉起一个营头来。”

朱慈煊嗤笑道:“这种一触即溃的营头,要来何用?一百只绵羊便能战胜一头猛虎么?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顿了顿,他正色道,“你的亲兵之所以可靠,是因为你平素保证他们粮饷充足,又与他们有血亲关系,对吧?也就是在粮饷之外,血亲关系才是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