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宗族士绅的力量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3116 字 3个月前

几名体态肥硕的男子,手里提着长长的铁勺,不断的敲打着架在一旁的铜锣上。

铜锣发出嘹亮的声音。

而在男人们的周围,是一圈的土灶,上面架着一口口的大锅。偌大的四面透亮的草棚,一道道的烟火气从草棚下面钻过去,从草棚顶上冒出。

像这样的棚子,在整个漫长的河道边上,每隔一段遥远的距离便能隐隐约约的看到立着一个。

棚子下的动静越来越大,越来越密。

立着棚子有很长一段距离的朱允熥等人,就看到原先还在河道里清理淤积和杂物的百姓们,已经是在闻声之后缓缓放下手上的活计,向着棚子所在的位置汇聚了过去。

只是眨眼间的功夫,原本还想到棚子下看看的朱允熥等人,眼前便已经是挤满了百姓,人群将整個棚子围的严严实实,可谓是密不透风,泼水不进。

一口口被架在土灶上的大铁锅被揭开锅盖,一团团可以阻拦人们视线的白色水蒸气从锅里面飘然而起。

米饭的香味,只是顷刻间就弥漫在整个河道上下左右。

在浓郁的饭香味里,还隐隐的带着独有的肉香味。

围在棚子周围,最先接过压满米饭和肉菜的百姓们,已经是发出了阵阵的惊呼和欢喜声来。

如此这般,便引得后面还没有拿到饭菜的人们,更加的期待和饥饿起来。

高于光瞧着这幅场面,脸上露出一抹难得的笑容。

他躬身侧向队伍最前面的朱允熥,拱手低声道:“殿下,想来这是开封府中牟县遵朝廷旨意,以工代赈,征发百姓做工。”

说着话,高于光的鼻子还抽动了两下,狠狠的嗅着飘散在空气中的饭香味。

他又道:“肉不少,味道很足,盐放的也足。”

一众随行官员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朝廷定下以工代赈的政策,六府之地具体推行,还是他们这些人来执行的。

中牟县这边,也是有几名随行官员,一早就入驻了的。

正当众人要让护卫在周围的锦衣卫清出一条路,好让皇太孙能看的更仔细一些的时候。

走在皇太孙另一侧的陈留县县令裴本之,却是脸色不善的冷哼了一声。

他的声音没有丝毫的掩饰,在众人都洋洋得意,喜悦于朝廷政策能够在眼前出现的时候,如同一盆泼出的凉水一样。

高于光脸色微微一变,目光疑惑的看向在另一侧脸色阴沉的裴本之。

“裴县令有何见解?”

高于光挥了挥手,朝着裴本之做出请教的动作。

朱高炽在一旁轻咦了一声,脸色古怪的看向回过头的朱允熥,无声的张了张嘴。

朱允熥面带笑容,轻声道:“既然都有话要讲,那便说出来好了,孤这里从不禁言。”

裴本之脸色冷漠,望着那棚下拥挤抢饭的人群,眼底竟然是一片的寒芒。

他语气不善道:“恐怕,今天殿下和臣等的行踪,早就已经被中牟县上下知晓了。”

裴本之头一句话说出口,随行的人群里便响起一片嘈杂。

朱允熥眼底闪过一道神韵:“继续说。”

“殿下,是臣今日思量不周,方才出了这等事情。”裴本之却是拱手作揖请罪,而后继续道:“依照臣之前得到的消息,不光是这个中牟县,凡是此次守在六府治下的县衙,虽然都接到了以工代赈的旨意,然而那些人却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将白花花的粮食送给百姓们。”

高于光惊叹一声:“怎么可能!”

裴本之冷哼道:“怎么不可能?”

现场的气氛顿时一滞,众人安静的不发一言,只有裴本之和高于光两人,各自因为不满而发出的沉重的呼吸声。

朱允熥的目光却是望着前方,忽然挥了挥手。

队伍左右的锦衣卫立马持刀上前,将正要赶过来的几名在此处河道上督工的中牟县差役和民夫领头人给拦了下来。

高于光还在认为,朝廷的旨意,就算是打了折扣,却多少都会用在百姓们身上。

他沉声道:“裴县令难道忘了,此次我等随行殿下而来,还另有锦衣卫的人随行,自我等入了徐州府之后,锦衣卫的人便分成明暗两条线,在随行官员奔赴各地衙门之时,这些锦衣卫也在暗中分赴各地,查探详实。便是偶有欺瞒,可也没有像裴县令说的那般。”

裴本之却是冷笑了一声:“锦衣卫的暗探?高主事是忘了自己先前在开封府的遭遇了?”

裴本之这话一出,不光光是高于光,就连随行的官员中,也有几人脸色唰的一下变得难看起来。

前些日子,高于光等人便是强壮打扮,从兰阳县暗中前往开封府,本意是悄无声息的入城,然后在暗中打探开封府的情况。

只是结果,大家都清楚。

高于光他们还没有走进开封府城,就被当时的开封府通判方固薪带着人给揭穿了身份。

最后就是高于光等人被盯在开封府衙里,一直不曾能有机会查探开封府城的情况,一直到了昨夜皇太孙入城,开封府高楼大火,河南道两司及开封府各司衙门官员悉数被缉拿为止。

裴本之这番话,无疑是对着高于光等人的脸上,狠狠的抽了一巴掌。

高于光冷着脸哼哼了两声,暂时却也是不再开口反驳了。

裴本之语气不善道:“自诸位进了河南道的地界,一举一动早就在那些人的注视下。这些人经营河南道数十年,何曾是几名锦衣卫暗探就能打听清楚详情的?”

“朝廷的人来了,他们便能事先知道消息,再拿出今日这样的伪装出来。锦衣卫的人,也只会看到地方官府是在执行朝廷以工代赈的要求,给百姓们赈济粥饭,不叫百姓饿了肚子。”

“只是等朝廷的人一走,这些官府仓库和朝廷调运来的粮食,便都在账册上被一笔勾销,进了官员和地方士绅们的口袋里。”

“平日里,若是能在这工地上,瞧见饭那便是有上差来了,若是粥里立起筷子,那便是这些人唯恐百姓们都饿得倒下,没人做事了,才会多点善心,不叫百姓饿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