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应天的酒 九边的刀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419 字 3个月前

不论监生们各自抱着怎样的想

今天鸡笼山下的国子监里,眨眼间就已经是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地落叶,无力的从枝头飘荡下来,带着几分寂寥落在青砖绿瓦间。

望着盏息间就已经空空如也的监院。

一名国子监教习猛的一拍大腿:“糟糕!要完!”

此人一开口,身边几名教习顿时脸色一变。

“这帮兔崽子又得惊扰朝堂了!”

“快去应天府叫人!”

原本还没来得及,又或者心中本就愿意观事而起的国子监教习们,个个拔腿就跑,追向那些早就一溜烟跑的没了影的监生们出了国子监。

有往监生们游街而去方向追赶的,有往上元县和应天府衙门通风报信而去的。

上千名国子监监生倾巢而出,带来的动静和冲击力,让整個北城一带为止侧目。

人们想到了很多年前,那一场西华门前国子监监生聚众一事。

那一次,朝廷可是狠狠的惩罚了国子监上下。

而这一次国子监所有人都冲出来了,朝廷又会如何反应,又该是何等的震怒。

只是很快的,应天百姓就发现,事情似乎有些不对经。

“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

酒楼之上,一名已经有了些醉意的男子嘴里念叨着:“这帮人竟然在为太孙夸功?”

“我没看错?”

“我真的没看错?”

“这帮……”

“这帮……”

“这帮愤世嫉俗的监生,现在怎么看着多是谄媚啊……”

围观的人群,无不发出诧异的惊叹。

而今天的国子监,却不单单只是让这些百姓惊讶以为。

嘭。

应天府衙门后公堂内测的里间偏室,知府邹学玉面带怒气,手掌按在桌案上。

在他的面前,是知府衙门的其他几名属官。

作为执掌应天的最高地方官府衙门,应天府衙门有着属于自己的消息渠道和来源。

当国子监的教习们反应过来后,人还没有赶到应天府报信,府衙自己的消息就已经传了回来。

邹学玉脸色颇为难看,皱着眉头看向眼前回衙报信的差役,挥挥手:“下去吧。”

差役走后,邹学玉看向在场的府衙属官们。

同知看了看左右的通判和推官,低声道:“有鉴于前,是否要只会各处的兵马司过去?府衙三班差役要过去,两县的差役也要行文调过去。”

“今日国子监监生又是为何游街?国子监如何管理监生的?”

应天府通判沉声询问。

国子监今天又出了乱子,官府总是要先知道了缘由,才好平定乱子。

京畿附郭衙门,远不似地方官府衙门轻松。整个京畿都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但凡京畿一带有点风吹草动,朝堂之上就会立马知晓。

也正是因此,京畿一府两县往日做事,都要比地方上的官府更快一些。

若是慢了,落在朝廷眼里,说不得就要被评一个渎职怠慢之罪。

应天府推官当即说道:“宜早不宜迟。府尊,我等还是先带着人赶过去吧,莫要在闹出冲撞皇城的事情。”

邹学玉脸色凝重,长叹一声:“来人,本官换靴。”

方才应天府众人本是准备去往玄武湖那边,视察审核新沟渠和码头的建造情况,脚下蹬的也是方便在泥地行走的靴子。

此刻出了国子监这档事,那边自然也去不成了。

京畿安宁才是头等的大事。

当应天府上下惊慌愤怒,主官们带着衙门差役往游街的监生们所在赶去之时,文渊阁里却是另一番境况。

咕噜咕噜咕噜。

内阁大臣们的公房内,撑开的窗台下,炭炉煮水,水沸三遍。

高仰止端坐在一只根桩凳上,素面平静,待到水沸腾之后,便将其冲入一旁的茶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