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红薯地里的国子监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445 字 3个月前

应天城的这一场秋雨接连下了好几天。

朝中要在钟山和汤山营造功勋陵的消息,也传到了朝里朝外。

这场雨似乎就是在缅怀薨逝的信国公,也是在呼应着朝廷对功臣的恩重。

接连几天的秋雨,总是带了些秋殇的意味。

内阁也在最后一天行文应天府,要求谨防秋讯,防备京师堵塞。

应天府自然是俯首听命,只是关起衙门后,一帮人就对内阁这般多此一举的行文嗤之以鼻。

且不说京师地处江南,依靠长江,泄洪河道众多。就是如今应天府一直在挖的长江、玄武湖新水道,也足够保障京师安危了。

“俺们挖呀挖呀挖,在玄武湖边挖出一条长长的水道。”

“娘的,朝廷就看不见俺们做的事情?”

应天府衙门里,通判有些怨愤的低骂了两句内阁。

应天府同知伸头朝着窗外望了一眼,连日秋雨昨夜终于是停了下来,外头天光放晴,万里无云。

同知转过头,看向知府邹学玉:“府尊,这场秋雨大概不会接着下了,今天一直放晴,内阁原定解阁老去国子监授课,应当不会再有延误了。”

觉得自己已经快要变成泥腿子的通判当即挺身道:“解阁老去国子监,听闻太孙也要过去。上一回那帮监生,就在应天闹出那般大的动静。应天府的颜面……颜面全都丢进秦淮河里去了!”

他这么一说,在场包括知府邹学玉在内,人人只觉得脸上一红,纷纷摇头晃脑看向旁处。

府衙里不由的一阵沉默。

皆是因为前几日国子监监生再次暴动,应天府有鉴于从来国子监闹出的乱子,纷纷严阵以待,一府两县当日可谓是倾巢而出,兵马司的人被架着往现场赶。

等邹学玉这位可怜的新任应天知府带着人赶到现场,原本准备好的劝说之言,一下子就憋在了胸中,一口郁气顶得差点让这位京师首官差点倒下。

当时现场,无数的国子监监生,以及城中好事空闲的百姓。

没有设想中的群情激奋,也没有担心的冲撞皇城。

当日现场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飘飘,好不热闹。

邹学玉带着一府两县及兵马司的人,停在远远的地方,望着现场,几乎是傻了眼。

整个街上,一面面加急匆匆做出来的旗帜,被国子监监生们高高举起。

那一面面旗帜上面,斗大墨字。

或书大明威武。

或书皇帝万岁。

或书太孙英武。

凡此种种,不尽可数,尽是夸耀赞美之言。

邹学玉整个人当场就傻了。

合着自己调动了整個应天一府两县和兵马司,闹出那么大的动静。

这帮兔崽子竟然是在为朝廷夸功?

知府大人一时间有些难以下台。

早知如此,还不如一早就带着人去城外挖沟!

忙活了半天,最后啥事也没有,官府只能是告诫国子监不要惹事,便草草离去。

然而谁又能想到,当晚那帮国子监的兔崽子不老老实实回去,竟然结群跑去秦淮河了。

年轻人在一起,又是群情激动的时候。

三五杯酒水下肚,当晚秦淮河里就开出了一朵朵好看的水花。

那时候,邹学玉还带着人在城外挖沟的工地上,未曾回城。

可想而知,虽然当晚没有闹出人命,到应天府一个渎职懈怠的罪过却是结结实实的背上了。

内阁行文问话,都察院发函质询。就连国子监这个正主都行文过来,为什么应天府不看好秦淮河。

邹学玉第二天接到那一份份公文的时候,可是满头问号。

内阁行文是应该的,都察院也在情理之中。你国子监凭什么也来质询应天府?难道不是你们国子监该看好学生的吗!

邹学玉可谓是一肚子窝火,却又无处发泄,只能是担下罪过。

当时应天府的颜面,就因为那帮国子监的兔崽子,也一并尽数都丢进了秦淮河里。

此时通判再提此时,邹学玉耳根子不由滚烫起来,冷哼一声:“派人去!给本府盯紧了这帮兔……监生!再告诉秦淮河那边的店家,今晚谁要是敢卖酒给国子监的人,本府明天就封了他们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