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明最尊贵的女子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345 字 3个月前

汤鹊清带着满心欢喜和期待,出了东宫,往前头赶去。

留在东宫的宫中各司局管事们,不敢逗留,各自记着近来要做的事情,自行离去。

太孙妃是个仁厚的,可从来都不缺手段。

便说上一回宫里头设宴,太孙妃提前打过招呼,却有人还是想着中饱私囊。事后,太孙妃也没有说什么,只是一句打杀了,那晚玄武门外便多了一滩血肉烂泥。

此次之后,没人再敢对这位平日总是亲厚待人,可一旦有事必是雷霆手段的太孙妃有半分的虚伪应对,皆是认真用心办事。

宫里头扣一两存一两发一两的事情,是一项由来已久的惯例。

既然今日太孙妃点明了这一点,就说明她是知晓这桩事情缘由的,若是再有人这一遭还是依照惯例如此行事,恐怕玄武门外又得要多一滩血肉烂泥了。

少数一些聪明人,则是隐隐揣测着,自太孙妃接管宫廷诸事,从来没有主动提什么规矩,恐怕就是在等着一个個的跳出来,好让她借此一个个的立威,树立威信。

而汤鹊清也确实是如此做的。

在去往乾清宫的路上,汤鹊清步履轻盈。

孙狗儿跟在其后,不时提醒着太孙妃脚下小心。

这位可是宫中最尊贵的女子了,谁也不敢怠慢了。

就算是后宫那边的娘娘们,虽说是长辈,可平日里也还是带着些客气,唯恐往后漫长的日子里,会惹恼了太孙妃,而过的不安生。

“孙大伴,等到了年关前,我这里还有些东西是太孙当初交代的,值不上多少钱,但胜在都是从交趾道那边送回来的新鲜事物,到时候孙大伴也好带回家,给家中子侄们瞧个新奇。”

孙狗儿躬着身,脸上带着笑容:“老奴便多谢太孙、太孙妃了,贵人们都是金贵着的,还能记着奴婢们。”

汤鹊清走动轻柔大方,脸上带着雍容:“什么贵人不贵人的,若不是孙大伴你们捧着护着,又哪来的金贵。”

孙狗儿颔首点头,脸上的笑容更盛:“前番陛下又提点过奴婢,要是宫里头有人有所嫌隙,太孙妃不好出面出声,便只管叫人告诉奴婢一下,奴婢自是叫这宫里头生不出半点嫌隙来。”

“这宫里宫外,还是要和和气气才是好。”汤鹊清说话永远都是慢条斯理,让人只觉得仁厚:“若非为了皇室的体面和体统,还是宽仁一些的好。”

孙狗儿笑着点点头,却不说话。

但太孙妃的意思,他却是听懂了的。

皇室的体面和体统不能坏了,所以宫里头对待下面人便只能少些宽仁,而要多些规矩和法度。

孙狗儿想了想,低声说道:“太孙这次是送了好消息回来的。奴婢听不懂军国朝政,只听说大抵再有半年,太孙就有可能回来了。”

大抵、或许、应该。

没有一个是确定词,肯定句。

汤鹊清的脸上却还是露出笑容:“只要殿下能平平安安的,什么时候回来都无所谓。”

“太孙妃所言极是。”孙狗儿附和着。

汤鹊清面带笑容。

这几年在应天城,她学到的最大的道理和规矩只有一条,不论发生天大的事情,你的脸上都得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表情。

等汤鹊清到了乾清宫,刚到殿门外就听到里头正在热议着,似乎还有些争论。

孙狗儿先进了殿内,没多久便出来恭请太孙妃入内。

等汤鹊清走进乾清宫正殿之内,便见现场除了皇帝和太子在,还另有内阁的几位学士也在。

看着太孙妃汤鹊清到了,原本还脸色有些阴沉的朱元璋,那张脸上顿时露出灿烂的笑容。

“是汤丫头来了啊。”

汤鹊清捏手福身:“臣妾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太子爷朱标点了点头,看着这位儿媳妇,脸上总是少不了那看重和信赖的神色。

朱元璋看了眼在场的内阁大学士们,然后笑着脸对汤鹊清说道:“孩子都在里头偏殿,你先去看看吧,等俺和太子他们商议好了事情,便一家人坐下来吃个饭说事。”

今日被叫进到了乾清宫的,只有内阁学士们。

在场的任亨泰、解缙、徐允恭、翟善四人默默收回原先在朝政之上的争执,而是对汤鹊清这位太孙妃投以各自认为礼貌且温和的笑容。

毕竟对于现如今的大明朝来说,能有个秉性纯良、品行端正的尊贵女人当家,实在是太难得了。

皇帝陛下多年不曾再立皇后,对孝慈皇后可谓是情深笃厚,明眼人都看得出皇帝是绝不会再立皇后的。

至于说太子殿下,虽然没人敢于打听。但是私下里,宫里宫外的人总是会上心此事。

只是大伙隐隐都有些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