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皇家在钓鱼

大明嫡子 肉丝米面 2460 字 3个月前

对于老四家的世子。

朱标向来都是抱以欣赏和信任的。

老四家的有着足够的沉稳,做事更加稳重,考虑更加周全,往往一件事情总是能润物细无声的处理好。

这就是自家那混账,所做不到的事情。

当朱高炽也旗帜鲜明的表达,他这个当大伯的接受老爷子禅让,是一件与国有大益的事情,这就让朱标瞬间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朱标脸上露出笑容,看向朱高炽:“炽哥儿你说。”

朱高炽改跪姿为曲坐,挺直上身,双手合抱。

“侄儿以为,皇爷爷禅让,大伯登基。其一,可让皇爷爷安心修养,得长命百岁。其二,可使大伯名正言顺,当下国中新政也可再起一个势头,将洪武新政作为祖训,不可更改,断绝撮尔不臣之心。”

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好处。

朱高炽很平静的说着,朱标亦是安静的听着。

但他清楚,这個侄儿还有更重要的话没有说。

而他,也在等着。

朱高炽这时候则是看了一眼朱允熥的背影。

很久以前,他还只是个北平城里的燕王世子,想的都是燕藩该如何为朝廷守住九边防线,如何让北地的百姓也能和江南的百姓过上一样的日子。

曾几何时,应天城对他而言,是一个格外遥远的地方。

那里是大明的国都。

对朱高炽来说,仅此而已。

老朱家的老家是在凤阳城外。

所以他对应天城,也谈不上什么故土乡情。

当那一年,燕王府接到朝廷的命令,要求亲王携妻带子入京,亲王世子留守京师。

朱高炽第一个想法,就是皇爷爷在为自己那个从未见过面的堂兄弟铺路。

将所有亲王世子扣押在京师,以为人质。

这样就可以保证,大明的皇位继承,是一个有序的。

他对朱允熥最开始的印象并不深刻。

只是听闻有这么一个堂兄弟,性子好像很是羸弱。

可当他亲眼看到的时候。

那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梦想的人。

他的思维是跳脱的,活跃到自己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总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而不是应答。

后来自己慢慢接手事务。

北平城和燕藩,就成了一个很小的部分。

每天睁开眼,想的就是天下人的事情。

初一开始,朱高炽是充满疑惑的。

天家,当真能不设防?

最后朱高炽坦然接受了一切。

这样的天家,或许才是最好的。

国家日新月异,江山代有人才出。

朱高炽目光闪烁,沉声开口道:“侄儿以为,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我大明可以开一先河,不必君王薨,而后人嗣。

人之本性,老矣少矣,壮志几多暮年。

圣明如唐玄宗,开元之后,天宝无光,藩镇割据,前唐大厦顷刻间分崩离析,百年关陇李氏,化作尘烟。

少年学艺、壮年做事、暮年修养,方为天地人伦之理。

皇帝非死既嗣,亦可禅而让贤,此乃古之圣王所为。而今大明,家天下而兴,为保君王圣明,不叫万年昏庸,可行暮年禅让退位,青壮即位,保社稷万年常青。”

马车里。

回荡着朱高炽不大,却很有力量的声音。

朱允熥眉头皱紧,微微低头侧目,扫了小胖一眼。

而和朱高炽并排跪着的朱尚炳,已经是瞪大了双眼,张开的嘴巴可以吞下一整颗鸡蛋。

他已经开始两腿打颤了。

这话说出来,可是要遭大罪的。

这是要改中原千年以来的君王传承制度啊。

活久见!

原以为熥哥儿已经够癫狂了,没想到炽哥儿更加疯狂!

低着头的朱尚炳,眼神无助的四下打量着。

他觉得自己已经闻到了一丝血雨腥风。

朱标则是沉默了下来,目光微微下沉,让人猜不出他在想些什么。

至于朱高炽最后这番话,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为了保证大明的皇帝不会老年昏庸,可以到龄禅让退位。

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