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0 帐内三卫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1716 字 2个月前

至于最后的起部尚书,李泰同样选择了自己的行台旧属崔彦昇。西魏贫弱多年,缺乏大型工程的营建经验,相关的人才也并不算多。历史上主持营建隋朝大兴城的宇文恺,还是他爸宇文贵去年坐镇成都时忙里偷闲刚生的,还没断奶呢。

崔彦昇也是跟随李泰多年,从洛水的治理到三防城的营建,以及前往山南之后各种工事督造几乎都有参与,乃是李泰信得过的自己人。

六部尚书乃是管理朝政的中坚主力,所以李泰也没有在人选问题上搞平衡统合那一套,首先看重的还是对方的能力和经历,务求让这些人能够充分贯彻自己的执政理念,将朝廷事务处理妥当。

因为都是熟人,倒也不需要再多作什么自我介绍。待到李泰坐定之后,诸尚书便依次汇报各自所司政务。

掌管吏部的崔谦,近来事务最是繁忙,除了要为内外缺员挑选合适的人选,还要遵从李泰的命令,拟定一个统一的选人籍册,以备朝廷选士有据可依。

西魏的吏治和选官有严苛的一面,也有宽松放纵的一面。

一些州郡行政官员如若某一季、某一年所辖籍户有减,或者应缴租调不足,尤其是后者,甚至等不到考绩之期结束,直接就会被霸府遣使入境罢免问罪。

这是因为西魏财政本来就不充裕,缺乏容错空间,尤其是关内州郡一旦财政收入出现波动,直接就会影响到霸府各项开支。

所以西魏的吏治整体上是比较苛猛的,而且由于某人对财政审核与格式流程的改革,使得这方面的督查一直力度不小,有了问题很快就能审查出来,所以地方官吏们都是心弦绷紧、不敢松懈。

至于宽松的一面那就体现在对于官员荫授的滥给,一些二代们起步便是郡公、开府,字都认不全便被征辟入仕、瞎混日子。在这方面的标准,西魏甚至要比南梁都更少限制,主打一个就是苦谁不能苦孩子!

这样的心情,李泰也能理解,只不过如今他执掌大权,对于这样恩荫滥授的做法,还是不打算继续放纵下去,决定要加以管束、逐步扭转。

他让崔谦拟定的选人籍册,从年龄上便有所限制,不满十六岁便不得登录为选人。自此以后凡是朝廷内外官职有缺,都需要从选人籍册当中挑选,包括诸开府各自选辟府佐,也需要对方具有选人籍,才能入幕为臣,直接杜绝那些二代们凭着家世和门荫名器私授的现象。

这样一来当然会引起一些功臣大将的不满,毕竟他们打生打死半辈子,为的不就是让儿孙们能够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能够更加平稳的平步青云吗?

对于这一点,李泰也有所考虑,并且准备了两个方案。

一个是大开国学,国子监、太学包括之前他家的龙门学馆,统统开始招生,凡所官员子弟统统都可以免费入学、接受教育。等到在诸学接受考核、成功结业之后,自动便可获得选人籍,成为预备的官员等待选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