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生死

汉中祖 拾新 1884 字 2022-10-17

“县君,以王君之报,黄巾军首要冲击之所,大概为我等寿光!”

堂舍内,出言的正是富项。

富项留着长须,只是这段时间少于打理,忙于公务,有些杂乱,他摸着胡须,一脸忧虑。

寿光城还真是处于多事之时,方于粮食有了缓解,黄巾军又卷土重来。

桉首下,孙观则无大忧虑。

在一个时辰前,刘祈将事情告知后,他已经让巨淀湖留守之部,全数归来。

近些时日之训练下,一千六百之部,已能阻敌,不复初时之混乱。

讲起来,其中训练之法,也多亏李展等人,于昌虑时一道总结,方得应用。

余者众人,业寿、刘直等,皆以沉默。

已为刘祈任做县功曹掾的王楷,则是出声道:“县丞不必忧也!

县君时已召集大部归来,不算城内民众,我等守城之部,将近两千人。

即便黄巾军万人又如何?

何况现今有千石粮食,百姓俱安定,远比二十多日前之情况,好上不少!

此外,黄巾军大部人马,只有进犯寿光之迹象,并未入境,而今县内要做的是,民众疏离,及乡邑通报。

此中事项,县君已让人处之耳!”

在得晓黄巾军转移方向后,如王楷所言,刘祈一是让大部人马回城,二是为各乡地去信,以之躲避。但有要入城避难的本地百姓,也大开方便之门。

过去半旬,为了防止地方叛乱,百姓涌入生息之事,城内为刘祈所令下,于业寿亲自主持下,于县城多地屋舍,含城中荒废之地,已完成改造。

整座寿光城内,将所有地方腾出,统一管理,暂时性地安顿五万人,都不成问题。

这般作为,也是刘祈想要将大部分乡民留下,防止百姓逃难,并有吸引其他地方百姓,于寿光安定之念头。

七日前,见无叛民来袭,以思家之心,可是有不少人,即便饿着肚子,也回乡地一看。

王楷这般解释下,富项脸色果然缓和了一些。

不仅仅是富项,近段时间来,于县衙的高强度处事中,一应县吏,都有杯弓蛇影之态。一听黄巾军来袭,莫不大惊失色。

等着下方官吏讨论完了,倾听中的刘祈,这才道:“城内虽有布置,这段时间县衙所为,也是为了防备此事。

然,事到临头,断不能掉以轻心。

富君,城内百姓安稳,关系重大,还需富君协助多也!

至于城外乡民避难之事,胡君,还有仲台,你二人当联合处置,但以劝谏,有愿意离开者,绝不抛弃一人。

……”

刘祈每念到一个人,如县丞富项等,莫不颔首应之。

一共说出了二十三条,他思衬之防备要点,这才停罢。

各吏员领命离开后,刘祈又将业寿单独留下,行以作对。

在军政诸事处置中,自昌虑以来,业寿便擅于查漏补缺,于刘祈辅左众多,即接替方真,今于寿光,不仅为之任做县中主簿,也是绝对的幕僚核心。

这边刚商议完,业寿离开处事,天色已暗,整个城内多显喧闹。

刘祈准备打开地图,研究下黄巾军到来之可能进攻。

叩门声忽响,待来者入内,原是领命而去的王楷,再度归来。

“子正请坐,可是有要事?”

刘祈抬首看去。

王楷一礼罢,坐于下桉,叹道:“回县君,乃是我家舅翁来信,其见黄巾军来势汹汹,忧及家人,打算将大部族人送来城内。

为此,方才还单独使我那翁家兄长,专门来城内告之。

翁家坞堡虽挺立,然若是万众黄巾军,取城不成,转而攻之,未尝不会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