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陈氏

汉中祖 拾新 1087 字 2022-10-17

按照刘祈于数月来,对寿光之地县志翻阅。

每逢大旱之后,寿光之所必有大涝。

而如寿光城等乡民聚集之所,多有大小河流围绕。即便前番多因干旱而干涸,但在雨水后,必然会上涨,进而对民生产生影响。

这些年来,不仅仅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荒废,如河堤等也是残破荒芜。

借助冬耕后的农闲,刘祈使业寿等县吏各做安排,招募乡人,提供粥食,目的正是借此完善其中设施。

小到寿光,大到大汉,农业一直都立国之基。

失去了这个保障,地方会生乱,国家会动荡。

“县君放心,此中事,我会亲自督导,必保障好民生诸事!”

业寿频频颔首,从昌虑到寿光,恩主刘祈,无好大喜功,也不局限于一时得失,甚至所为政务,时短难见长效,多会让利与下一任地方官吏,他也毫不在意。

这种处事态度,时刻将百姓放于首位,只要同之一道为官者,无不深深折服,像而今的寿光县衙中,莫不发自心底臣服!

业寿忽得想起一事,他从袖筒中取出一卷简牍,双手递到刘祈手中:“寿差点忘了,此为近月来,盐业其中获利!”

在同青州别驾通气后,州郡府衙,亦然默认寿光盐司在上缴以前一般产量外,额外劳作所获之利,可用作乡卒之军需所用。

州中能如此,也多亏太史慈加入,一道同孙观治军后,所领部卒于乐安郡,还有临近北海国的数月内数次成功剿匪,极大保障了地区安宁,让州郡看到了成果。

而刘祈在原有盐田基础上,也使匠工大量开发盐田,又有商贸延续到青州的糜氏私底下辅助销盐,其中利润,已够养活寿光之地部从。

刘祈在翻阅上所记之具体账目后,不得不感叹食盐之利益,难怪于昌虑时,各方大户联合地方官吏,也要于私下冒着风险行走私。

想于武帝时,为桑弘羊主“笼盐铁”,而于昭帝盐铁会议,以桓宽《盐铁论》所述,强调不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