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嫣并不回答,只是低头摆放茶具,“难得能听到有人把《良夜》和《山居引》这两首曲子演绎得这么好,看来魏大人平日也爱听戏?”
魏行贞摇了摇头,“只听过《蜀府春秋》而已。”
冯嫣莞尔,“《蜀府春秋》确实出了不少好曲,《良夜》《山居引》……还有《百六阳九》。”
“不止是曲,故事也好。”魏行贞轻声道。
“是啊,”冯嫣垂眸道,“小小医女被卷入朝争,几经波折,最终求仁得仁,与父兄归隐蜀地山林……曲曲折折,又荡气回肠。”
魏行贞笑了笑,“归园田居的日子,听起来是很美。”
冯嫣将沸水倒入壶中,轻轻摇晃。
“我找《百六阳九》这支曲子已经好几年了,”冯嫣轻声道,“市面上的曲谱都是残本,缺了中章……没想到今日在魏大人这里听到了全曲,这是我在《蜀府春秋》众多曲目里最喜欢的一支。”
魏行贞点了点头。
“魏大人不好奇为什么吗?”冯嫣抬眸看了他一眼,“一般人很少会喜欢这种讲灾厄之岁的曲子吧?”
“嗯……”魏行贞这才追问,“为什么。”
“《良宵》和《山居引》都是写归隐之后的景象,是历尽千帆之后的宁静从容,而《蜀府春秋》的前篇又多是宫廷之中的波诡云谲,风格大都庄严沉肃。
“只有《百六阳九》……只有这一段,是彻底的决裂和抗争,是旧我死去而新我醒来。虽然世人常常因为这段故事过于伤饬而不喜,我却觉得这是最拨云见日的一段。”
冯嫣轻声道,“所以它不应当用古琴来演奏,因为古琴太过沉郁空灵,奏它时,应当用筝和短笛,再辅以胡琴与战鼓才好。”
魏行贞的手指琴案上轻轻敲了敲,良久,他忽然开口,“……阿嫣现在想试试吗?”
“嗯?”冯嫣没有明白,“试什么?”
冯嫣眼睁睁地看着魏行贞忽然从身后取出了一支竹笛,好像这支竹笛就一直别在他的后腰上似的——天知道他身上还带了多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