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冗官?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1814 字 3个月前

“保甲制侧重于军事和治安,本质上也是一种乡村自治,在我的设想中,却是以生产为根本的综合性组织。”

“也不是一股脑全面推行,而是与田庄制度相配合,这田庄将逐渐用雇工制替换租佃制,成立合作社,负责组织管理耕作生产。”

“这个合作社并不算官府机构,以服务性质为主,但是可以赋予更多的职能,生产、生活、军事、治安、教育、医疗、金融、税务等等一应俱全,这些都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即便不专业,起码也是要有文化基础。”

“大宋读书人这么多,以往却只有一部分人能通过科举成为官

员,而其他的大多并没有太满意的出路,甚至只能由朝廷白白养着。”

“就拿这府学两千多人来说吧,都是为了科举日复一日的读书,有许多人都年过而立,依然没有放弃为做官而努力,可他们考不中,真的是因为学识不够么?我看不见得,毕竟朝廷录取的人数是有限的。”

“何况一味只靠书本,未必能真的掌握知识,我认为实践才能出真知,知行合一才是读书人进步的正确方式。”

这些话对学官们冲击有些大,隐隐有些明白燕王的想法,却还需要更多思考来消化。

吴潜却眼中闪闪发亮,“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殿下此言,似乎颇有精妙,您的意思是,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也操持实务?这其实大有道理,老臣当年及第后,也是经过了好多年履职实践,才能对政务得心应手。”

赵孟启继续说,“这是其中之一,我想说的是,出仕并不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通过田庄合作社的试验,将来可以探索出更多适合读书人的岗位,工农商军教一样需要有文化的人。”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我设想的精细化管理能成功,那官府必然会增加更多的官位,而且这种管理促进了社会生产,那自然也就不是负担,只要能产生价值,再多的官吏数量,也不会是冗官。”

吴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如此一来,对于官学中的师生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几名学官此时也想明白了,官位增加,不止对学生有好处,也意味着他们自己也有了上升通道。

大宋对学官的选拔和任用是很慎重的,既要德行操守良好,又要学识渊博,进士出身只是资格,往往还得经过专门的考试才能成为学官,之后还有严格的考核和监督。

然而要求很严,责任很重的地方学官,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甚至被人称之为“冷官”,地位低,升迁难,收入还微薄,许多学官一辈子都在八九品徘徊,临了能做个县令就算走大运了。

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后,几个学官也开始觉得燕王这增加官员的想法,其实也挺不错的……

赵孟启又说道,“为了适应需求,我认为平江府学如今的教学科目需要改进。”

官学嘛,本身就是以培养文官为目的,课程都是紧随着科举内容的,此时主要是经义和诗赋两大类,也有律法公文等一些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