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宗学改军校

不宋 妖精吃俺一棒 1695 字 3个月前

赵孟启拿出一本册子,递给丘岳,

“丘老,这是我草拟的办学章程,比较粗陋,你带回去看看,顺便查缺补漏,完善一下。”

“章程?”丘岳好奇地接过册子,发现封面居然无字,连忙翻到另一面,

“原来也是采用新书式啊。”他在东卫军中见过横写的新版书册,也明白其中的优点。

打开翻看了几页,有些惊讶,

“殿下,您这是要把宗学办成武学么?”

“嗯,也不全是,我准备将新宗学正式改名为皇家军校,分成小学部及大学部。”赵孟启坦直解释道,

“原则上来说,所有宗室子弟到了六岁就必须入学,先是五年基础课,与普通蒙学差不多,不过会逐渐采用新编教材,而且着重加强算学教育。”

“然后则是四年公共课,在基础课外,开设选修课程,教授军、政、工、农、商、医等初级知识,结业时可根据自身意愿报考各个专科。”

“军是本校大学部,政是国子监,工是天工院,农商医等是平江大学所设各个学院,若是考不上更高级学院,则必须强制服兵役三年,然后爱干嘛干嘛。”

“眼下十五岁以上的,入学后先进东卫军中,军训一年,给予一次报考其他学院的机会,不被录取的,继续服兵役三年。”

“已经过了二十岁的宗室,就不在这次学制范畴了,他们可以按以前的规矩,在旧宗学混日子也好,参加科举也罢,自愿报考各学院的也欢迎。”从这里看来,赵孟启并没有把宗室子弟的前途锁死,毕竟有些人确实不适合从军,或者在其他方面有天赋。

“另外,我还打算推动朝廷将荫官制度与新学挂钩,也就是说,未来如果没有新学学历或兵役资历,将不予授官!”这话一出,满堂皆惊,真要是这样做,影响可就大了,说不定就会遭到举朝反对。

荫官制度的受益人,可都是高品阶的大臣,或者皇亲国戚之类,把他们都得罪了,恐怕十个赵官家也护不住赵孟启了。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

“殿下啊,在朝堂方面,眼下是宜静不宜动啊。”

“荫官之制关系重大,即便要改善,也当徐徐图之。”

“慎重啊,殿下!”一片劝谏声中,赵孟启摸了摸鼻子,叹气道,

“好吧,此事且搁置,暂时就让小学部招收自愿入学的官宦和军将子弟吧。”这样一来,除了靠拢燕王一系的,估计没多少官将会把子弟送来了。

不过目前关系不大,毕竟赵孟启还为工人子弟建了十多所蒙学,现在就有五千多学生,将来也能为各个学院提供生源。

五年十年后,这些学生就是赵孟启最铁杆的嫡系力量。

“殿下,这大学部好像和武学也有很大不同啊。”继续翻着章程的丘岳又发现了问题。

其实宋代武学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分为地方和中央两级,对学生的入学条件和修业内容、年限等有严格的要求。

学习内容除了步骑射武艺、战阵指挥、各种军事技术之外,还有历代用兵成败,以及‘忠君爱国’教育。

此外,武学将《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称为《武经七书,以此当做理论教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且具有灵活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