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页

“为了进一步降低火炮的生产难度,我们也无需自产炮管,由于该炮的身管较短,膛压相对于传统火炮而言极低,所以完全可以采取民用级别的无缝钢管稍加改装后作为炮管所用,如此一来也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炮的炮管成本。”

“还有在炮弹的设计上,我们也无需采用价格昂贵的钢皮弹体,采用铸铁弹体即可,这样一来又能够把炮弹的价格降低一部分!”

在场的几个人当中,赵晨滨是纯粹的生意人,他只管来接受赵东云关于生意上的指示,而对于赵东云和库尔特等人对迫击炮的技术探讨,他是根本插不上嘴,只能是一边呆着。

而另外一头的林永权也是如此,他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而且还是一个步兵军官,对于炮兵知道的都不多,更别说让他去讨论什么迫击炮了。

这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无聊透顶的模样!

然而这个时候,赵东云等人讨论似乎已经进入了高潮,库尔特这个时候,也是接过了赵东云所画的图纸,然而手中笔一边画着一边道:“按照赵先生您说的战术需求,这种火炮的重量是重中之重,如果要把重量控制在一百千克以内,那么炮管的长度就必须控制在一点五米以下,口径在八十毫米以下。如果采用普通的无缝钢管,那么一根炮管的重量有望控制在三十千克左右。”

“而控制了炮管重量后,支撑炮管的炮架采用铁制,重量估计会在二十五千克左右。然后这个炮座,要抵消八十毫米左右炮弹的后坐力,那么整体重量大约也应该在说三十千克左右!”

随着这几个人的你一言、我一句,很快就是把这个迫击炮的大体设计要点整合起来,那就是采用脚架、炮管、炮座三合一的组装方式,同时口径预定为八十毫米到八十五毫米之间,整体重量控制在一百千克以内。

这个时候,这个连详细设计都没有完成的迫击炮已经具有了它的初步战术定位,那就是营级支援火炮。

“这款火炮如果用于对一个步兵营进行火炮支援,那么只需要六门就足以覆盖整个营的战线!”

此时,一个年轻的声音响了起来:“如果把这款迫击炮的口径缩小到五十毫米到六十毫米之间,重量有望降低到四十公斤以内,甚至进一步降低到三十公斤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此的话,是否可以满足步兵排、连机动要求?”

赵东云听到这话,心中暗道,这人的心思倒是活络,我都还没透露出小口径迫击炮的口风呢,他自己就是先想到了。

所以不由得仔细打量了这年轻人,此人并不是洋人,而是今天到场的五个工程师中唯一的一名华人,年纪不大看上去顶多也就二十来岁而已,身上的穿着也不是普通国人的马褂长袍,而是穿着黑色的西服,只是脑后的那条辫子无声的向世人宣告他的身份。

此时,见赵东云关注其了自己带过来的那名年轻人,赵晨滨当即俯身到赵东云耳边道:“这是徐立华,之前在天津机器制造局任职过,善于机器!”

虽然还不知道这个徐立华的真正能力如何,但是今天既然能够被库尔特当成助手带到保定来,显然技术能力还是有一些的。考虑到这年头有技术的国人实在太少,赵东云不由得也是起了爱才之心,想着这人要是真有能力的话,自己不妨给他一个机会。

所以道:“哦,徐先生的这个想法很有趣,你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