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从军官来说,这个新成立的炮队第三营和第三混成协的步兵、骑兵那些营不同,里头的军官并不是清一色的北洋嫡系,而是有部分老淮军出身以及部分留日士官生出身的军官。

由于这些军官都是赵东云亲自招揽居多,而且找到大多是专业科班出身的炮兵军官,所以从专业素质来说,也比其他部队更强。

这说着话的时候,参演部队的一群中低级军官们也已经来到了观演台,赵东云要照例接见他们进行训话,为首的是现任炮队第三营帮办的陆锦,此人回国后先是去了测绘学堂当教习,后来被赵东云招揽,成为第三协炮营初创时期的重要军官,也是赵东云亲自招揽的第二名留日士官生,担任炮队第三营帮带的他和刘廷贵一起编练了这个炮营,刚才炮营的演练指挥官就是他了。

此人年纪比赵东云还小一岁,早年也是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虽然早年没有在北洋部队任实职的经历,但算得上是根正苗红的北洋出身了,而他的北洋学堂出身也是他获得赵东云招揽的重要因素。

清末时期的留日士官生,基本是各省分别派遣的,一般学成回国后都是回原省任职,所以赵东云想要招揽其他省份的士官生难度比较大,除非该生在原省无法获得职位或者不满意另求出路,就跟士官生第一期骑科的华振基一样,他就是在原省无法获得实缺,在京侯职的时候才投效了赵东云。

此外他也和所有的北洋大佬们一样,比较排斥那些革命党,宁愿用老实平庸之辈,也不愿意用天才横溢满嘴革命的人,所以能够留给赵东云招募的留日士官生其实并不多。

除了陆锦、华振基外,也就是一个第二期的龚光明了,这人倒不是赵东云亲自招揽的,而是走了段祺瑞的门路,本来是要去第二镇的炮队第二标任职,不过段祺瑞在争夺第二镇失利后,没办法只能把他打发到赵东云这里来了。

此人虽然不算赵东云的嫡系,但勉强也算是同一派系,加上此人是留日士官生第二期炮科出身,先不提他打仗行不行,但是对于练炮兵应该是可以的了,不然他也不会受到段祺瑞的推荐。

所以他来了后,赵东云就让他担任了炮营前队的队官。

对这些年轻的中下层军官们,赵东云面带和气,亲切地走上去一个接着一个说话,回军礼,不时说一两句鼓励的话,而刘廷贵则是仅仅跟在他身边做介绍,毕竟第三混成协下级军官少说也几百号人,赵东云可记不住那么多人。

“这位是左队所属排长吴佩孚!”刘廷贵在介绍着一个站得笔直的壮实汉子时,却是引起了赵东云的注意。

赵东云看着吴佩孚,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你就是陆锦说的吴秀才吧,嗯,好好干,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吴佩孚听罢露出一脸的激动,这个时候的他不过是个最低级的军官而已,前不久刚从正目升到了排长,眼下见第三混成协的大佬赵东云竟然记得自己的名字,一下子竟然激动的差点说不话来,让一旁的刘廷贵狠狠地瞪了一眼后他才是恢复正常答话:“谨遵大人教导,佩孚定然不会让大人失望的!”

赵东云听罢略微点头,脚步却已经是移开见其他军官去了,如果吴佩孚跟在他身边的话,那么就会听见赵东云同样喊出了另外一名军官的名字,那人的表现和吴佩孚一样激动。

说实话,赵东云可记得不吴佩孚到底那个人,他之所以能够叫出包括吴佩孚在内诸多低级军官的名字,是因为刘廷贵在一边提示着呢!

吴佩孚虽然说在后世也算是大军阀一个了,但是现今北洋体系里的大小军官们,后世哪一个不是军阀啊?袁世凯、段祺瑞这些大佬们都不用说了,曹锟、王占元、卢永祥等等几乎个个都是军阀,如果刚到这个年代的时候赵东云对这些历史上的军阀还存在有什么好奇的话,那么两年后的今天,赵东云已经是直接无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