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石膏绷带

骨折是一种常见疾病,治疗方法也相对较为成熟。

早在东晋,就有医学家葛洪提出用竹片制成夹板,作为外固定器固定骨折受创处。

隋唐时期,这一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唐朝时期的蔺道人甚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绢布包扎固定关节处,使关节能自由屈伸。

作为一位已经行医四十余年的医生,老郎中自然是对这一系列骨折的处理方法烂熟于心。

不过这些方法只是针对腿骨或是臂骨骨折。对肋骨骨折,大多数郎中也是无计可施,只能让患者卧床修养。

毕竟,肋骨不像腿骨一样是直的,不能简单的用夹板固定。

命大的,或许养着养着就好了,命不好的,不小心断骨处戳到内脏,也就一命呜呼了。

老郎中从未想过,竟然可以用熟石膏裹上纱布,作为定型。

这样不仅轻便,还能很好的贴合胸骨轮廓,做到有效的制成定型,方便患者的日常行动。

行医四十余年,竟然被一个半大的少年比下去了!

这时,老郎中看胡长安的眼神已经不一样了,满眼都是对少年的敬佩。

作为一名医者,老郎中颇有些文人风骨,他可以不崇拜那些脑满肠肥的权贵,但是却不能不崇拜一名技艺在自己之上的医者。

【叮,老郎中对您的崇拜值+4】

胡长安缠完纱布刚想躺下,便听到一声清脆的系统音。

胡长安颇有些诧异,自己明明只是随手缠了个石膏绷带,怎么就莫名其妙又收获了一波崇拜值?

不过一想到明朝的医疗水平,胡长安便也释然了。

老人家还没见过这种现代医疗手段,难免会有些震惊。

胡长安略微一顿,便继续在点荷的服侍下慢慢躺下,想继续睡一觉恢复体力。

这时,老郎中突然把外袍一掀,直挺挺的跪下了:“胡少爷,不知这项技术可否外传?”

其实,老郎中也是抱着赌一把的心理开口的。

毕竟在古代,医术一般都不会外传,要传也只会传给自己的儿孙。

如果胡家是个行医世家,老郎中断断不会开这个口。

但是胡家如今可是正儿八经的士族,要了这方子也没有用,更不会传承下去。

老郎中并不是想通过这方子赚钱,只是不忍心看到更多受伤的人哀嚎着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