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感谢

在朱标被立为太子后,朱元璋直接将自己的班底都给了朱标,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要知道,自古以来皇帝和储君的关系就十分微妙。

一方面,作为帝国的继承人,皇帝自然是要用心培养储君。

另一方面,皇帝也需要提防储君,适当的压制东宫的势力,以确保自己皇帝的威严,不然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太子造反了。

像唐高祖和宋瑞宗,就是被儿子翻了天,后续的日子可并不好过。

因此,东宫太子的班子要么是德高望重,但没有实权的长者,要么就是有才干,但是权力还没有达到顶峰的中层官员。

让一个不太成熟的班子辅佐太子,可以说是历代帝王最好的选择。

然而,朱元璋却让自己的班子兼领东宫,这无疑是对朱标莫大的信任和栽培。

可以说,只要朱标在,那就真没其他的皇子皇孙什么事了。

然而,事情永远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朱标三十七岁那年,朱元璋派朱标前往陕西考察。

本来,这也只是一件极为寻常的事情。

可是从陕西回来后,朱标就因风寒病倒了。

数个月后,朱标竟是就这样病亡了。

顿时,明初的官场上,笼罩起了一层浓厚的阴云。

先是皇长孙朱雄英,再是马皇后,最后又轮到了太子朱标。

接连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给了朱元璋这个强硬的帝王致命的打击。

强忍悲痛,朱元璋最终还是跳过一众儿子,选择了此时年仅十五岁的朱允炆,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继承人。

朱元璋怕年轻的朱允炆镇不住场子,甚至不惜举起屠刀,把满朝桀骜不驯的武官杀了个干干净净。

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尽管皇位最终平稳的过渡到了朱允炆手里,可是朱允炆却只是个天真的少年,根本无力扛起整个帝国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