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页

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部联合向李治请柬,再加上太子殿下一网打尽他势力的决心,裴炎望着朝堂之上面无表情的群臣,突然间发现,自己好像一个傻子一般,从一开始就被人引诱着上钩了,特别是房先忠以退为进的请罪工部银两亏空一事儿,极短的时间便让自己放松了警惕。

而加上房先忠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心知自己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情况下,以太子挪用五百万两银子为由,强行拉自己下水,从而让自己一步一步的按照太子的计划走到现在。

他敢肯定,这一切都是太子预谋很久的,自己与英国公李敬业之事儿,就是沛王李贤都不知晓,怎么可能被人发现!

面色土灰的裴炎双眼失去了光亮,这一切看来是无法挽回了,皇后的默不作声,就已经表明了态度。

看着皇后平静的脸色,裴炎想要求情,但想到自己在陛下跟殿下征战辽东时,自己私心作祟,在陛下与殿下被困柳京时,选择了避而不见皇后,甚至还想在皇后召浮屠营进宫前,推波助澜一番,使得沛王能够与皇后在陛下与太子不在时,发生冲突。

想到此处,面色颓然,心中却一直想不明白,太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划自己的?为什么太子要放弃对沛王的追究呢?

被大理寺监押下去的裴炎,带着一连串的疑惑,看了最后一眼朝堂,便脚步沉重的走了出去。

原本被他用作挡箭牌的沛王,出其不意的被太子李弘拆解掉,这让自己在朝堂之上,立刻变得孤立无援起来,而且也是因为沛王,让他们把更多的视线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右仆射的位置,在李弘的推举下,理所当然的被裴行俭拿下,毕竟当年裴行俭可是师从刑国公苏定方,文武双全,加上这些年在吐蕃的政绩,完全足以服众的担任尚书省右仆射一职。

“禀父皇,如今中书省裴炎被革职监押,鉴于中书省的重要,儿臣推举上官仪任中书省中书令一职。”李弘打蛇随棍上,得了便宜开始卖乖。

李治跟武媚还在发愁中书省中书令的位置该怎么办时,不孝之子就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而随着李弘的声音落地,朝堂之上的众臣们瞬间寂静了下来,整个朝堂变得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此时此刻,没有一个臣子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毕竟,这是谁都看的出来,这是太子在逼宫,就算不是逼宫,也是要在朝堂之上,明目张胆的大肆安插自己的势力了。

中书令刚刚被革职,太子殿下就提出了继任者的名字,这显然是不给陛下一点儿考量其他人的余地,强硬的要求陛下答应他的建议。

而且更让众臣子赶到震惊的是,太子殿下当着陛下与皇后的面,如此明目张胆的安插亲信进入朝堂,是逼陛下禅位?还是因为民间、朝堂等地流传的与沛王争斗太子之位的传言,让太子殿下不得不通过此种方式,来稳固他的太子之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