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页

两人试着宽慰公主几句,然而公主却完全听不进心里去,她对大舅这个人已经完全丧失信心,只觉得对方什么恶事都有可能做出来。她魂不守舍回到自己居室,夙夜难眠,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终于做出一个决定,她要归都!

得知公主要归都,沈家一众人都不淡定,他们近来都在为未来兵事准备,哪会不明白沈哲子将公主送归吴中的意思。有心相劝,但却根本劝不住这女郎。

“其实公主归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苦劝无果,钱凤便沉吟道:“郎君固守都中,可知存意进取。公主留在都中,关键时可与苑内沟通顺畅。若为安危计,郎君无虞,公主便应无虞。”

他是沈充的心腹,对于沈哲子谋划所知甚深,并不觉得公主留在都中乃是完全的拖累。但他们不能遵照沈哲子的意愿将公主送回乡中去,终究也要交待一番。思虑再三,钱凤还是决定自己护送公主归都。

他本就不放心沈哲子一人留在建康,他自己虽然身份尴尬,但如今容貌尽毁,届时留在曲阿以作策应,确要比在京口要便利一些。

第0282章 进退有据

沈哲子得到家人通报公主去而复返,已经到达曲阿时,恰好同时收到庾怿传来的信件。

庾怿在信中直言其兄长庾亮传信给他的事情,一方面让沈哲子放心,保证只要他还在晋陵,两家之间的合作便不会有什么波折。另一方面则劝告沈哲子不妨加深一下与大兄的沟通,他相信凭沈哲子之能,绝对能够让大兄消除对沈家这种不必要的戒心。

看完这信中内容后,沈哲子不禁苦笑一声。中书如今志骄气傲,对沈家流露出敌视想法那都是应有之意。沈哲子对此倒也并不感到意外,至于如庾怿所言希望能打消中书戒心,沈哲子则并不打算在这方面有所努力。

他家不可能长久的作为中书附庸爪牙而存在,早先经营诸多,打造出一个牵涉甚广的利益圈子,来日必将上升到政治层面的诉求。这是中书所不能容忍的,也是沈家必然要承担的义务。如果他家在政治上还要一味求全让步,那么在京口、在吴中所经营起的利益网络,将会不战自溃。

如今台中由庾亮一家独大,青徐侨门几乎已经丧失了制约中书的力量,这是因为王导在政治上的一味忍让。王导敢这么玩,那是有其家几代人积累的旧誉加之其本身所享有的人望为基础,本身便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可以不必贪一时之得失进退。

然而沈家却不具备这样的底蕴和基础,如果将自家的利益诉求、政治诉求寄于中书的格局之下,而中书如今为政已是大失人心,必然也要连累到沈家丧失掉经营未久、得来不易的号召力。

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立场的矛盾,沈家和中书已经没有了和平对话的基础。如今沈哲子采取的是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说到底未尝没有恶意存在其中,他家并不具备主动发起进攻的实力,需要等待中书势弱的一个时机。

至于庾怿不认同中书的想法,这也很好理解。诚然庾家的最大利益在中书身上,但并不意味着中书就能掌握庾家的全部利益。时下的政治生态虽然是以宗族为单位存在于时局中,但在具体的政治处境中,每个人又都有不同的想法和需求。

庾怿跟老爹的关系,近似于庾亮同温峤的私谊,这是每个人具体而有的政治资本和人脉网络。在不危害到其家族存亡的前提下,绝无可能随便放弃。所以庾亮寄望于通过兄弟们来打压沈家,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强人所难,不只是在打压沈家,也是在打压他的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