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页

虽然受伤颇多,苏峻却恍若未决,端坐在中书位置上顾盼自豪,神态颇为适意,笑着对席中众将说道:“庾元规向来色厉方正,骄不可近,不知早先的他可曾想到,如今其位易人!”

席中众人听到这话,都是哄然大笑起来。说实话,如此轻易击溃宿卫攻入城中,他们自己也是大感意外,眼下心中更是洋溢着凌霄豪情。

但亦有人不乏忿忿道:“可惜此贼腿脚太快,察觉势态不妙即刻弃城而逃,如今已是不知所踪。假使我等兵势再厚几分,岂容此贼逃窜!”

听到这话,苏峻亦是颇感失望。宿卫战斗力如此不堪,也是他早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如今看来,起事之初那长久的彷徨犹豫实在是笑话。若当时能矢志而进,不做更多权衡,他们或能在京畿度过新年也未可知。

但这也是无奈,战阵较量充满意外,什么情况都会发生。此事成或不成,关系到他阖家老幼性命,能够持稳而进是最好的。如今的战果于他而言,简直是起事之初未曾预料到的美好。

心中虽然作此安慰,但苏峻仍是不乏失望。若他能再多一部分兵员,确是有可能直接将庾亮困在都中擒下,届时昭告天下收斩权奸,才算是达到一个圆满预期。如今庾亮逃窜都外,可想而知来日局势还会有所演变。

所以,苏峻也并未因此大胜而完全忘乎所以,当众将还沉浸在这大胜喜悦中时,他已经开始考虑接下来的善后问题。

第0303章 何去何从

大胜并不意味着形势就一片大好,苏峻心知,如今他所击溃的仅仅只是都中宿卫这一部分力量。当年的王敦如何势大,他是心知肚明,而王敦最后的失败,他不止亲眼见证,更是亲力促成,对此怎么可能没有一丁点的体会!

如今的江东,最起码有四方力量并不逊于如今的他,甚至还犹有胜过。荆州的陶侃,江州的温峤,徐州的郗鉴,以及会稽的沈充。

这几方力量之中,苏峻寄望最重的便是荆州。且不说荆州分陕之重,陶侃百战宿将,国之干城,然而却连一个辅政虚名都没有得到。哪怕此公自己没有脾气,他的部众对此难道没有微辞?

某种程度上而言,荆州所面对的情况与历阳是有相仿的,都是被中书疏远乃至于警惕打压。所以,当豫州毫不犹豫选择与自己合作时,苏峻对荆州寄望更深。只要荆州能表态支持他,那么大事可定一半,其他几方即便再有怨望,都不足掀起风浪。

然而比较让苏峻失望的是,尽管他已经派人与荆州进行良久的沟通,一直到他渡江,荆州态度仍是暧昧。若说心里没有忿恨,那是假的。老家伙分明想借自己手除掉中书,而又不想给他自己招惹污名。杀其子于军中,亦算是苏峻对此一个报复!借刀杀人,刀能伤人,亦能伤己!

如今他已取得如此大胜,相信荆州态度应该会有转变,除非陶侃老鬼真的甘心再被中书凌驾其上威吓逼迫。尽管彼此有杀子之仇,但陶侃本身子嗣众多,若因此而丧失权衡利弊的理智,那他也不配以寒素而居此职。况且,若非那陶瞻自己愚蠢,甘为权奸驱使卖命死战,自己也不会不留情面。

至于徐州,应该说苏峻本身就出于淮北,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将京畿局面稳定下来,那些淮北带兵之将也是乐见他能成事。毕竟相对于寡恩刻薄的庾亮,由他执掌局面对那些淮北诸将而言并非坏事。

江州温峤则是苏峻最大的隐患,他没有什么把握去说服江州,因而也压根没有试图去做。而且据他来看,庾亮外逃,最有可能投奔的地方便是江州。所以未来,江州方向将是他最主要的战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