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页

对于乡人们的表态,沈哲子尚算满意,他当然明白自己那几句口号自不会有这样大的号召力,但却揭露出一个事实,那就是时人对于吴人大举北来确是积怨良久,而除了沈家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门户既有能力又有态度,保护他们的利益所系!沈氏如果在建康站不稳,迎接他们的也绝不会是美好明天。

当然,打鸡血之外,沈哲子也要对他们交代一下当下的形势:“眼下局势,于我乡人尚算安全。一者谯王坐镇都南,舟船齐备,若真事有不济,退路无忧。二者虞公亲临石头,历阳庾使君旦夕可达京畿,进望可期!进退俱无阻滞,诸位归家安心以观,静待变数。”

话讲到这一步,众人已是完全安心下来,对于沈哲子的布置非常满意。他们也并不担心沈家关键时刻会抛弃他们,毕竟彼此的联合并不只是势位上的从属而已,商盟的存在已经让他们家业都紧密联合在一起,沈氏如果抛弃他们,不独只是自绝于乡土,更是自断根基,所害绝不仅仅只害于眼前。

充分的信任,是建立在紧密联合的基础上。从这一点而言,沈哲子很清楚他家盘子虽然小,但稳固性较之王氏身边的青徐人家却是要强了太多。王导想通过强势的态度来动摇他这一方的人心,是不可能的,除非能有什么实质性的激进手段。

但那种能力,王氏已经并不具备。单纯从京畿这区域而言,两家实力相比,沈家绝不是弱势所在!

乡人们得了沈哲子的交底,心绪已是大定,或是各自散去准备应变,或是干脆留下来共同面对。

随后登门的则是江夏公卫崇,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他的亲善故交。在这个时刻能够登门,哪怕什么都不说,本身就是意味着站队。

沈哲子明白,江夏公这是在投桃报李,他在皇太后面前举荐卫氏,并没有告诉卫崇,是避免挟恩邀宠之嫌。但卫崇如果连这一点都打听不到,那也干脆不要再奢望能做皇帝的丈人,回家洗洗睡吧。

卫崇的登门仿佛一个信号,随后陆续有人登门表示关切。如今时局中比较重要的几股力量,以籍贯而分,那就是王氏为首的青徐侨门,先帝扶植起来的豫州人家,还有异军突起的吴人。

但并不意味着时局只由这些人构成,其他尚有更多零散人家,只是因为欠缺一个整合和旗帜人家,而辗转在各方之间,同样不容小觑。

第0558章 士居奸诈

王兴之的尸骸虽然还没有运回建康,但王门已是内外举哀。

王门宗人本就诸多,在外者不少,留在都中的也不乏其人。大量族人们汇聚在府内,得悉更多王兴之死亡内情,对于沈氏之怨恨更是汹涌难遏。尤其是早就受人所害的王彪之,更是屡屡哭倒昏厥于床帷之内。许多子弟甚至都备好弓刀,准备直接杀上近在咫尺的公主府。

然而王导却一反以往温和态度,声色俱厉,严令子弟不得擅自出府。

这两日来,王导精神明显见衰,就连两鬓都添了许多白发。这两天来,他除了忧虑于外,迎来送往,对于王兴之的丧事准备也是事必躬亲,简直当作自己嫡子来对待。许多本来可以交付旁人完成的事情,也都一定要自己去做。通过这种劳碌,来表达自己对王彬的愧疚。

他是为数不多深悉内情之人,心里很清楚这件事与其责怪沈哲子,不如说自己要为王兴之的死负上很大责任。但这当中的隐情,注定不能披露于外,否则不只是庭门不靖,就连他的两个儿子王恬和王洽都要受其生母连累,为时人所薄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