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页

为了避免大都督过于尴尬,沈哲子的卫队将士们甚至不好意思使用有自己独特标记的箭矢,这样在清点猎物的时候,才不至于将大都督凸显得那么明显。可见为了维护大都督英明神武的形象,他们也真是煞费苦心。

沈哲子这一次出行,倒也并不只是单纯的游猎,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前往盱眙拜望郗鉴,其实也就是进行正式的交接。

关于这一点,从沈哲子归镇之后,郗鉴便几番来信催促。不过沈哲子归镇后又有太多事情要忙碌,整顿吏治,维稳人心,一直拖到了现在才总算有了时间。

这一次前往盱眙,算是正式将徐州纳入治下。所以沈哲子此行随员众多,都督府下除了长史杜赫等几个重要属官留守之外,其他像是庾条、王述、山遐等人俱都跟随,也包括刚刚归镇的毛宝并萧元东等几名将领。

萧元东这会儿策马跟随在大都督身畔,心情不算美好。谢奕这一次总算扬眉吐气,萧元东离开洛西前线不久,甚至还没有行出轘辕关,后路已经传来攻克潼关的消息。算算时间,果然自己还没能归镇,谢奕便能得于从容,返回洛阳休整兼造人。

一路快马加鞭返回寿春,萧元东刚刚入府复命,甚至还没来得及回家看上一眼,便又即刻奉命跟随大都督出行,简直就是忙得足不沾地。

眼下看着旁人在队列前方纵马驰骋狩猎,他却跟个小媳妇一样跟在大都督身畔,眼看着前方频有斩获,实在是心痒难耐,但又偏偏不敢抱怨。

沈哲子倒不知他这麾下爱将此刻对他已是充满腹诽,他摆摆手让萧元东行到近前来,笑语道:“一路奔行劳碌,不暇顿足,转眼又将远行,辛苦元东了。”

萧元东听到这话,心情如何暂且不论,最起码表面上是十足的恭敬:“戎马之人唯劳碌尽力方显才用,末将频受大都督提命,不知羡煞多少同袍,满心振奋,不觉劳累。”

说完这话后,他自己都因虚伪而倍感羞耻,脸庞微红。

沈哲子闻言后则哈哈一笑,身为一个主将,最喜欢用什么样的人才?

都督府目下的确称得上是人才济济,杜赫的政能、谢艾的归略、郭诵的持重、韩晃的悍勇、谢尚的风度、纪友的缜密、庾条的经济、江虨的宣扬等等,这些人既有复合型的全能人才,也有方面突出,各得所用。

一个英明的统帅,最重要自然是能够充分认识且发掘出属下们的能力,并且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但这只是理智上的权衡,但若讲到感受上,无疑是更加喜欢有运气的人,乐意任用如萧元东这种根本没有道理可言的福将。

沈哲子早年是不太相信运气之说,他更相信事在人为,可是随着身位渐高,能力越大反而越感受到运气的重要性。这就好像后世有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个段子,本想打家劫舍,不意弄假成真。

这么说或许有些丧气,但事实就是凡筹谋大事,各种努力自然是一个前提,但最后能成与否,或多或少都与运气有关。就拿沈哲子自己来说,他无论是在江东的权斗,还是这数年北伐作战,尽心尽力之余,如果没有运气的关照,是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

世事充满了不确定,人力再怎么追求极尽善美,只能尽量减少这个不确定,而不能彻底杜绝。运气好的人便能将这种不确定化作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这是完全没有道理可言,这也是一种人生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