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页

若非沈哲子来到这个世界时机赶得巧妙,他的命运绝对要比这个王混凄惨得多。别的不说,单单他家小弟沈劲死战洛阳时心念如何,沈哲子都不愿去深想假设。

那王氏家人断断续续讲述一些王门遭难情况,也都混乱得语焉不详,最后索性干脆直接捧出王恬交给他的那一封血书。

沈哲子接过那血书匆匆一览,心内不免又生感慨。王恬这一封陈情,可不仅仅只是陈述事情而已,甚至言之攀咬都不为过。这信中不只详详细细交代了王允之谋逆并勾结庾翼戕害吴人的事实,大量青徐乡宗也都列名其上,甚至于字里行间隐指诸葛恢才是所有事件的主谋!

换言之,这一封信名为陈情,不过是王恬猜度沈哲子心意,主动递到他手里的一杆枪,让他更加方便的进行清算打击诸葛恢等一众乡党。这是一封买命书,是王恬为了保全其父毕生事绩所做的最后努力。同时托孤于江北,某种意义上也是强忍灭门之恨为沈家稍作洗刷。

沈哲子手捧这一份血书,心内也越发认识到这些世族子弟们为筹谋家业存亡,用心之余底子里的那一份凉薄,为了他们心目中认可的那一份价值,世间所有事务在他们看来都是可以牺牲的!

“王敬豫临终泣血成书,申明正道,洗刷屈辱,此情可钦。你家小郎凭此足够不受家门孽种连累,如此心血所成,我不能夺之,贴身收好,以待昭白天下。”

沈哲子略一沉吟,将这血书叠起又递还给王家人,他如果真要大开杀戒,无需王敬豫给他把柄,不受此惠,倒也无需再给琅琊王氏以特殊关照。

见那王氏家人惶恐着不敢接信,沈哲子便又将血书摊开,写了一个“阅”字再递还去,又叹息道:“收下吧,太傅中兴首辅,岂是身死能毁。往年我也幸得太傅征辟,才能入为王用,承于此惠,当护其嗣传存续。”

随着琅琊乡土被血洗,整个江东局势越来越呈现崩坏之势,甚至就连向来持正自居的刘超都亲自写信请求沈哲子南下主持局面,更不要说麾下众将。

然而面对这一类的请求,沈哲子却始终保持缄默,不作表态。只是沉默之余,又将徐茂所部新编府兵调至京府对岸驻守,不让京畿混乱有向外扩散的可能。

第1107章 至死不悟

建康城内的兵祸虽然持续时间不长,因此造成的杀伤也不多,但给整个城池所带来的震撼却是非常的大。

因为这是近年来首例发生在都城之内的兵变,这让习惯了虽然上层暗潮涌动、但底层一直安定祥和的建康城民众们大有无所适从之感。

尤其发生兵变的区域沈公坊一带本就是建康城内人口颇为密集的所在,不乏人亲眼见证这一场兵灾的发生,以至于生出幻想破灭的幻灭感。

他们曾经幻想过且到此前一刻还认为,兵祸已经远离江东,盛世将要来临,他们的生活已经归于安定,并且将一直维持安定下去。然而现实狠狠给了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认识到目下这种安定与繁荣是如此的脆弱,仿佛阳光下的七彩泡沫,难禁细风吹拂!

所以兵变发生之后,整个建康城上上下下都陷入了极大的惶恐,出逃民众陡增,甚至有的整个坊区民众都奔逃于外,而有的坊区坊墙则被木石等所有能够堆砌起来的物品堆高加固,彻底断绝了内外的联系,以期能够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