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页

而且这沈川能得同窗拥戴虽然是承惠于沈大将军,但沈氏也非生来的望宗,沈大将军功业如何,他们这些学子也都所知详细,那是真的凭一己之力将整个家门擎托起来。他们这些学子们本就受惠沈大将军,若再攀诬沈氏子弟享受特权,别的且不论,最起码心胸实在狭隘之际。

“大概阿兄心内也是以大将军激励自勉吧……”

想到这里,桓冲脸上又是黯然,他家老母兄弟俱都怨恨阿兄祸引家门、败坏家声清誉。这会儿桓冲却是不免遐思,若是阿兄当年搏成,家人俱都受惠一如眼前的沈八,不知老母、二兄他们论及长兄又是何等嘴脸?

而他与三兄忍辱负重,只求能够重振家声,惠及那些只知道困坐庭门抱怨的所谓家人,究竟值又不值?

桓冲虽然少年聪颖,但终究涉事尚浅,念及这样深刻一个问题,眼中也渐渐露出了迷茫。

正思惘之际,突然身旁传来异响,桓冲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体量高大、年纪也比他大了一些的年轻人正手忙脚乱的扶起被踢倒的书箱。

“抱歉抱歉……”

那年轻人察觉到桓冲的目光,连忙稍作拱手,然后继续收捡散落在地上的书籍。

桓冲报以一笑,也帮忙收捡书籍,却发现这年轻人所携带的书籍极为驳杂,既存经术批注、也不乏农书杂学,甚至还有兵书、图志之类。而且书册之间多有批注,可见绝非带在身上装装样子,而是真的认真读学了。

虽然沈大将军向来标榜学无杂类、学以致用,馆阁之内诸多学问也都丰富无比,更有诸多种类书籍供学子们借阅。但事实上人的精力有限,哪怕禀赋再高也都少从杂学,就连桓冲自己也只是专精一学。所以看到这年轻人所学居然如此博杂,桓冲不免多看了他几眼。

那年轻人望去只是弱冠,浓眉大眼倒是相貌堂堂,但桓冲却是乏甚印象,应该不是馆院中优秀学子,再念及对方涉学诸多,便明白到应该是所学博而不精。

“你、你是桓幼子?”

桓冲虽然不认识这年轻人,年轻人却认出了他,毕竟桓冲也不是馆中寂寂无名之辈。

桓冲闻言后抱拳稍作回应,年轻人则有几分兴奋的低头在书箱中翻捡片刻,继而才拿出一本书来,有些不好意思的坐在桓冲身侧,捧着书册凑过来说道:“桓幼子丙辰馆中高学,我也闻名日久。月中曾在馆中听讲,小作课记,久思仍困,斗胆请教,还望不吝指教。”

同窗互作交流,这在馨士馆也不是奇怪的事情。至于馆号便代表着不同的学术方向,甲字馆都是大宗师公开讲经的地方,轮流执馆,后面则没有高低不同。

桓幼子久作丙辰馆馆魁,有时候业师无暇都让他代讲课业,听到年轻人请教也不拒绝,当即便深入浅出的讲解一番。交流之后,他才发现这年轻人并非小涉皮毛,于丙辰馆经义认识方面虽然不及他精深,但也胜过许多在读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