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页

首先上路的乃是他在长安这数年来所积攒、搜罗的财货物资之类,没有了长安这样一个关中核心大邑作为凝聚人心的所在,他更需要通过钱粮来维系住人心。

所以这一批钱粮物货乃是他的命脉所在,交付何人押运都不能让他放心,因此杜洪统率五千精卒、步骑各半并等量的役卒近万之众,押运着这批物资出长安沿故直道向西而行。

同时他这一行也负担着一定的诱敌之用,如果那一路晋军骑兵不为向郿城一行流民所惑,仍然捕捉到他主力所在,他便可以此批物货为诱饵暂作驻守,等待后路由其心腹张实统率、负责断后的三千骑兵追上,前后夹击晋军。

如是安排一番,到了深夜时分,灞上原野骚乱喧哗仍然没有停止的趋势,早已经演变成一场不分敌我的大乱斗。尤其许多原本还有克制的乡宗部曲,在察觉到自家主人不见之后,不免更加的惶恐骚乱。

塬上晋军纵然察觉到杜洪将要放弃长安的打算,这种时刻也不敢贸然冲过灞水加入乱斗之中。

夜中昏暗嘈杂,塬上混乱无比,再怎么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一旦冲入进来,也绝无可能达成有效的指挥。而一旦指挥系统不能发挥出作用,所谓精兵与那些乌合之众的乱卒们也无甚区别。

因此晋军仍是谨慎的沿灞水设防,不让骚乱蔓延过灞水东岸来。至于长安方向的杜洪贼军便没有了这种顾忌,在确定主将已经率部离开之后,负责镇后的这三千骑兵便直接举刀冲入塬上大杀一通,驱赶民众向东面逃窜,令得塬上局势更加糜烂,而后便抽身急退,在夜幕的掩护下沿着渭水直向西面而去。

杜洪之所以撤离长安如此顺利,也与此前的经营不无关系,自渭水上游设置堰坝阻截水流,加之关中之地本来就连年久旱,令得晋军水军没能如期溯游而上控制渭水干流。否则杜洪也不敢如此托大,还敢按部就班的撤离。

大军夜中撤离,这一夜暂时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灞上晋军受困于那数十万混乱民众,暂时未能有突破追赶上来。

但杜洪也明白灞上民众虽然多,即便暴乱只是趁于一时血气激涌,喧哗过后一旦认清真实处境如何,很快就会虚态毕露,束手待缚。不出意外的话,这个白天里晋军就有可能突破那些乱民的阻碍进入长安,从而发现他已经弃城而逃的事情。

不过长安周边那一摊烂摊子也足够再将晋军主力拖延个三五日,即便要派出追击人马也必然不会太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杜洪就彻底的安全了,他还是高估了自己的威望,尽管麾下这些兵卒已经是屡作甄选筛查,但毕竟只是一旅拼凑之军,没有一股长期稳定的凝聚力。

夜中离开长安未久,便有一部分统军的豪帅或者乡豪趁机发难,讨要钱粮物用,他们本身各拥部曲,与杜洪本就没有严格的上下统属关系。此前占据长安时还可暂作美梦,或是据守长安谋求大事,或是籍此获得天中行台的招降封赏。

可眼下摆明了已是仓皇出逃,旧日美梦尽数落空,未来如何还不知是何种模样,诚然凑在一起抱团取暖更加容易存活,但也因此目标更大,必然会遭到晋军的穷追猛逐。面对这种情况,是继续聚拢在一起更安全,还是各自逃散能活几率更好,还真的不好说。

面对这些部将的发难,杜洪也是气得五内俱焚,但目下也实在不好发作,只能约定待到抵达咸阳之后,一定平分资用、犒劳各军,同时途中若能击破一些坞壁,战获也都任由各军拣取,才总算勉强压制住了分裂。

军心本就涣散不已,又携带着众多的物资,行军速度可想而知,昨夜开始逃离长安,到了第二天午后,军队离开长安不过三十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