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页

这一点,薛涛也明白,同时也理解这些行台旧人久从大将军,见他薛家得趁大势而后来居上,难免有些心理不平衡。

行台旧人不忿于薛家的幸起,薛涛能够理解。可是来自背后乡人们的攻讦,却让薛涛遍体生寒。

大将军驾临河东之后,便有一部分乡流代表言是河东旧年在乱,多有乡势权宜,如今既然已经归治,便应该按照行台的秩序进行梳理改革,不可再专据适乱之旧俗而坐享入治之善美。

换言之,薛家如今得享的深厚乡资,也让这些乡人们眼红不已。他们往年最怕行台强硬推行政令改革,借此打压乡势,可是随着河东一地形势越来越蒸腾,他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要分食薛家这个庞然大物了!

对于河东乡徒的发声,大将军并没有采纳,只言河东归治未久,强求政令一同中州还是有些操之过急,可容后再议。薛涛明白,大将军如此表态,一方面自然是不愿见河东乡众因贪婪而陷于乡斗中,另一方面也还是继续对他家施加关照。

察察则无徒,行台素来以政令刚猛著称,以至于用事以来,那些未归化的乡地中豪强对行台王师既惊且疑,不敢过于亲近。适逢薛家守节不失的节操也让大将军深有感念,所以将薛家竖作一个世道表率,以示行台不仅仅只有严苛一面,恩赏方面同样豪爽!

得有此等机遇,既是薛家的荣幸,但若处理不好,却也随时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劫难!

第1293章 斩功待时

如今的薛家,还不仅仅只是木秀于林的问题。

枝多叶茂的大树,哪怕英拔远出同侪,要遭狂风劲摧,但其根系同样扎实有力。可是如今的薛家,却是被直接吊在了半空中,所承受的压力,可谓是来自四面八方。

薛涛不是没有想过要扭转这种局面,像是最简单的捐输家财、自薄乡资,也能让他家熏人富贵不再显得那么扎眼。

其实乡人们攻讦他家因适乱之旧俗才能广拥乡业,这也不算是冤枉他家。薛家本就不是世居河东的大家族,旧年由蜀中迁出移居河东,较之世居此境的裴氏、柳氏等望族本就不可相提并论。而也正因如此,薛氏如今强为河东乡势代表,才更令乡众们感到不忿。

适逢永嘉之乱,薛家本身便是豪武传承,在这样的世道中得于逆流而上的机会,成为河东首屈一指的势大豪强。更兼两赵交攻,各自也没有太大的精力关注盘踞在汾阴、越来越壮大的薛氏。

薛涛想要将家资捐输于行台,可是这想法刚刚一动,便遭到不少族人的反对。作为一个庞大家族,薛家目下自然也是分房分支,与薛涛辈分、年龄相当的族人还有薛祖、薛落各自分领一宗,族事如何,薛涛也难一言以决。

而且宗族一旦壮大,族人们自然也是泥沙俱下,优劣不等,未必人人都有薛涛这种忧患意识。若仅仅还只是局限于族内的纠纷,倒还不至于令薛涛打消念头,最可恼是居然有族人在外宣扬行台名为宽宏雅重,实则却逼勒薛家捐献家财!

薛涛得知此事后,气得险些昏厥,严查族内散播此类流言的宵小,家法私刑险些将人打死。但流言终究传了出去,且又让一部分乡宗得知,也因此心生凛然,派人前来敲打薛涛,让他打消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