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页

石遵听到这话,已是忍不住大翻白眼,凡是稍知襄国今次动乱内情者,这话谁又会信?动乱发生时,王朗的确不在宫内,但若不是你石邃强逼,王朗又怎么敢无顾宫禁安危?或者说当时王朗若能强硬一些,石邃也根本没有机会直冲宫禁,致使局面败坏至斯!

眼下为了逃脱责任,需要归咎于王朗这个最直接的负责人,但如石邃这般理所当然的语气,就连石遵都隐隐觉得实在太无耻!

当然,除了这些轻描淡写以忽略太子过错、同时大错归咎王朗的说辞之外,石遵在末尾还加了一句:目下苑中强敌盘踞,须臾便有丧命之忧,若各家救援不及,那么他们兄弟也只能拥从着皇后外逃,往信都去投奔主上以求活命了。

这便是语言中所蕴含的技巧了,虽然此刻确凿可知,皇后一旦离宫,所将要遭遇的危险,一定会比留在宫中待援危险更大,甚至几乎不可能成功抵临羯主所在的信都。

但石遵这么一说,则就意味着皇后奔逃于外、乃至于最终死于非命,主要原因并非晋军强敌破城,而在于襄国城内这些贵胄人家的援救不及时。他们这些人,本就是羯国权斗的失意者,若再背负如此罪名,之后主上石虎更加不会容忍他们的过失!

“言及最后,不还是要母子外逃?”

石邃看到这里,已是满脸不以为然,对石遵也渐有失望,只觉得这不过是多此一举。

几封私诏写完,石遵心神也损耗不少,再听到石邃这么说,只是嘴角一咧,甚至都懒得解释这当中的差别。他只是自伤于自己怎么摊上这样一个既愚蠢而又不自知、不知收敛的兄长。

蠢人不可怕,凶人不可怕,但若又蠢又凶,这样的人若还不早死,注定会有更多人要受其连累而遭殃!

“请母后用玺罢。”

待到墨迹晾干,石遵才将之送至母后郑氏案前,之后便又说道:“也请母后敬访大和尚,若能求来片言只字,则事情将更加笃定。若能将襄城公等招引近畔,先可拒敌于外,使母后无忧无扰,之后若再收捕王领军,兼收禁卫为用,则今次襄国危祸便可平涉过半。若信都援众能够早达,反杀犯境之晋军也大有可能!”

对于少子眼下所表现出来的练达从容,郑氏也是信之无疑,一边用玺一边感慨道:“若我所出俱能如此英断,老妇年高至此,又哪会遭逢如此灾厄!”

石邃听到这话,已是顿足冷笑起来:“眼下如何尚在未测,之后如何更不敢望。但若果真事有不济,我保证不会让我母子死于人手而已!”

第1340章 番佛法言

大和尚佛图澄,于襄国乃至于整个河北,都有许多神异故事广受传颂。

其中比较著名的几桩,比如说两赵相争时,佛图澄制谶言是刘曜必亡,先主石勒受此鼓舞,才在当时中山王石虎已经大败的情况下、毅然倾尽国力,与刘曜交战于洛阳,果然生擒刘曜,遂成羯国一统北方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