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页

边胡再怎么骄横一时,但只要一日不入中国,便永远只是上不了台面的边野蟊贼。

一行人跨河北进,很快便抵达了位于邺地的王师大本营。这一个旧年羯国的腹心中枢所在,早已经被王师彻底的掌控,极目四望,到处都是王师各个旗号的营垒所在,连营几近百里,军势之盛,更让这些辽边来人心旌摇曳,激动得不能自已。

“大将军目下巡察营伍,不在三台,但也知二公渡海远来归国,特命我于此迎接。请诸位先往三台,稍洗风尘,待到大将军归来,必盛情款待。”

前来迎接崔卢一行的乃是新任的魏郡太守张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张坦际遇可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朝不保夕的降人成为堂堂大郡两千石高官,整个人也一扫旧年颓丧,脸上更是时刻焕发着难于掩藏的荣光。

崔卢二人虽然乍入中州,少知中国人物,但是也知能够担任魏郡太守的绝对不是寻常人物。抛开魏郡于河北重要的地理形势,单单此地乃是北伐王师的中军大本营,他们对于这位行台新贵便不敢小觑。

经过与枋头长达数年的对峙交战,邺城这个河北都邑早已经是残破不堪,王师收复此境之后,也并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大规模的营建,仅仅只是将三台旧址清理出来,暂时作为大将军仪驾所在。

此境虽然营舍诸多,如漫天星斗错落分布,但王师真正的主力早已经继续北上,探入襄国南部并广平郡中。仍然驻留在此的,只有包括胜武军在内的豫州、河洛等军府将士几万之众。

大将军暂居三台,行台众多部曹宫寺官员自然也随驾至此,跟随着王师的逐步推进而将收复领土复治经营。

得知崔卢等人抵达三台,也有许多官员们前来观望,想要欣赏一下这些中朝以来便颇负誉望的名流风采。这种热情倒让崔悦、卢谌颇感受宠若惊,就连那种新入中州的不适也都渐渐被冲散。

自身遭受围观的同时,崔卢等人也在打量这些行台任事之众,第一个印象便是这些任事者实在年轻、多有盛年英壮,这甚至让他们伤感于自身老迈不堪。

第二个印象,便是这些行台任事之众的精神风貌,无论文武,俱都锐气十足,浑身上下洋溢着一股令人动容的自信,目光笃定、言笑洒脱、举止也都豪迈有加。

这样的特质,他们在温放之身上也曾看到过,当时还不觉得如何,毕竟名父之子该有如此气象。可是走入这王师大营,放眼望去俱是此类英流,哪怕是寻常的营中小卒,都给人一种匹夫不可夺志的锋锐,那就让人十足的震撼。

渐渐地,他们也深受这种气象感染,就连岁月摧折而兼有佝偻的身躯都渐渐变得挺直起来,言笑声也渐渐放大,不愿让人看到原本的老朽衰弱姿态。

如果说途行包括目下军营中所见种种气象,显示出行台上下对于此次北伐必将功成的信心。那么军营中各种旗号包括大将军宿处所摆设的种种仪仗,则就凸显出沈大将军于目下王师中绝对一人的权威。

“护国”“大将军沈”旗号烈烈,三部羽葆、九旒鸾辂、黄屋左纛、节钺权杖,仪仗尊崇威严、无逊君王,足以彰显出这位南国权臣如今攀临顶点、无与争辉的滔天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