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3页

但是眼下王师数十万分布于北伐各处战场上,本就优势在握,也并不急迫招引这一部分游散力量为己所用而助军势。而且这些贼寇桀骜不驯,唯财货能动其肝肠,关键时刻不足倚重,与其耗费心力的去招抚拉拢,还不如干脆杀个精光。

如果不能恭为顺民,那就只有死路一条。目下并州方面王师力量本就充足,潼关、河东的兵力都投入其中,还有弘武军、镇武军并结束了塞上战斗的关中府兵,搂草打兔子,一波收走,如果不能做到,则就显得李炳等人太无能。

对于大将军的安排,于度没有异议,至于之后该要如何调配力量,那就是李炳等统兵大将该要考虑的问题。

之后,沈哲子又询问了一下那些秘阁少壮们的历练情况。这些行台储备人才,如今已经有了千数之众,除了馆院招考并行台选拔之外,一些行台任事官员们也都不愿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将自家子弟塞入其中进行历练,谁都知道若能加入进来,则不啻于进入一个快车道,未来的发展也能更加顺畅。

这些年轻人乏甚实际的事务才能,但是胜在璞玉堪琢,沈哲子也并不将他们严密保护起来,而是各自良才分配到各个部伍之中。

除了正面战场的作战部队之外,于度所负责的后勤任务最重要,历练作用也最明显,因是当中将近一半的成员都划分给了于度。

这些年轻人们或是不乏稚嫩,但是最起码文化素质是足够的,于度这段时间也是大得此利,听到大将军问起,便也将这些年轻人的表现小作描述,特别其中一些表现出色的人,更是不吝夸赞。

听到于度的汇报,沈哲子脸上不免流露出满意的神色。行台规模越来越大,对于人才需求始终存在缺口,这一批年轻人若能培养出来,对于之后的河北治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眼下行台人员众多,其实也隐隐有了派系的划分,如于度本属于大将军昭武旧部,与谢弈、萧元东乃至于沈云等人已经形成一股颇为庞大的力量。

还有就是沈氏宗亲,标志性的沈牧、沈云包括沈劲也渐渐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其他族人们大凡少有才力者,也都分布在许多重要位置上。

毛宝、韩晃、路永、郭诵等宿将,这都属于都督府旧部。谢艾此一类的边士内投,往年虽然略有势弱,但是随着行台越来越壮大,特别是大量关陇人才的加入,如今也渐渐的有了气象。

还有胡润、卞章等为代表的门生义故,纪友等来自江东的世交旧好,张坦此一类河北降人也都亟待发展,目下的行台可谓是人才济济,至于原本占据江东朝廷主流的中兴旧人们,随着一众耆老旧人的去世,在行台所拥有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

至于作为后备力量的馆院英才们,如王猛这种早已经崭露头角,谢安、陈逵等也都起飞在望,再加上大量秘阁少贤逐步获于任用,盛世英主贤臣这些条件都已具备。

第1405章 相见恨晚

当然行台人事也并非完全和谐,类似以大欺小、地域歧视特别是老人欺压新人的问题,同样也存在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们也都会不由自主的站队,这个问题古今皆同,当然现在世道主流仍是力求上进,就算有一些碰撞摩擦也不算大问题,没有人会糊涂到荒废正事而耽误自身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