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1页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农民们有了土地,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自然是不会瞎搞事,如果农民们没有土地,自然也就不那么稳妥了。

这是老祖宗就知道的道理,后人不知道不可能,当然了,知道了后做不做,怎么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李轩呢,他也知道这个道理,并且是做了。

具体措施很简单,那就是争取把帝国的农民都变成自耕农,不是什么佃户。

帝国成立之初,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其佃户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虽然具体的比例有多少帝国根本没有办法统计,但是根据税部统计上来的农业税数据来看,宣平八年,全国范围内承担农业税的人一共有九百多人,一千万都还不到。

当然了,这九百多万人,也可以简单的认为是九百多万个家庭。

而当时的大唐帝国人口有多少,同样没有准确的数字,但是大体估计是有一亿五千万人的,五人一个标准小家庭的话,大约是三千万个家庭。

三千多万个家庭里,只有九百多万个家庭缴纳了农业税,这意味着缴纳农业税的家庭比例只有百分之三十多。

而以税部的强悍,几乎不太可能存在大比里的有土地的人没有缴纳农业税。

换句话说,当年全国范围内,有大约两千多万个家庭,是没有缴纳农业税的。

不是他们偷税漏税,而是因为他们连土地都没有!

而哪怕是缴纳农业税的百分之三十多的人口里,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百分之十的人口承担了百分之八十的农业税。

然后百分之一的极少数人口,又是承担了百分之三十的农业税。

这一系列数据,都是说明了帝国统一之处,土地兼并是极其严重的!

但是到了现在的宣平二十七年,全国范围内的纯自耕农,在全国农民里,占据的比例已经是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他们是不用租种私人地主的土地,仅仅依靠自己的土地就能够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