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西方教门下,也趁这些年的时间,在人间发展了不少弟子,这些弟子以佛陀为尊,暗中潜伏在人间传道,不断为西方教吸收新血。
那西方教也被准提道人与阿弥陀佛改作佛教,以三千大乘教义莲花大法教化世人。这日鸿钧由紫霄宫中传下法旨,聚齐一众圣人。“终于要到封神了,通天我帮了你这么多,就看你怎么办了。最后不要让我看到像后世那样,只有无当圣母逃过一劫。
老子、原始、准提道人、阿弥陀佛四个圣人之中,只有你的教义与人品让本尊看得上眼。想想你是多么的愚蠢,如果是我,老子、原始刚那样对我,我就认了,只不过我没有弟子,他们也别想好过,先将西方教的实力高深的弟子杀光,然后在把阐教的十二金仙给杀光,呵呵,他原始、老子、准提道人、阿弥陀佛又能怎样,中坚力量没了他们能有多大的出息,你们慢慢培养高手吧,最多把他通天给封印了,封印之后,那西方教与阐教、人教那不是要反目为仇争夺在中土的传教,那不是更好,让他们狗咬狗。
第145章 到处都是阴谋
自己只需天天参悟大道,提高实力,有的是机会卷土重来。小说首发”九个圣人来到紫霄宫,鸿钧老祖升座之后,接受众人拜见。“此番让尔等前来却是有事分说。”老子、原始、准提道人、阿弥陀佛、通天教主、伏義也不惊讶,都有了心理准备,只要鸿钧召见,从来就是有事发生,而且还不是小事。至于后土、女娲有了诸葛流云的指点早已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
“天地之间,圣人之下,皆有劫难,如今算来,劫难将至,此来便是要尔等选出那应劫之人。”虽然老子、原始、准提道人、阿弥陀佛、通天教主、伏義知道有大事要发生,还是被下了一跳,让圣人商议的劫难。原始首先问道,“敢问老师,此劫乃是何劫?何谓应劫之人?”
“世间生灵,皆有劫难。便如那世俗之人,不能超脱生死者,便会由轮回演化历劫,了断因果。若是修道有成之人,到了金仙,便能了却生死,不入轮回。然一身因果,不能了断。天地之间众生因果必须完结才好,否则,积累下来,最终便形成无量量劫。无量量劫之时,天道受损,便是圣人也需争那一线生机。”
老子、原始、准提道人、阿弥陀佛、通天教主听了这话,都暗暗摇头,左右为难。想要找人应劫吧,看样子多半要应在自己门下弟子身上。若是躲过这一次劫难,日后也不一定能逃脱。只有伏義还没有几个弟子,倒是不盛在意,你们弟子死不死关我什么事。诸葛流云、后土、女娲则是老神在在,好似这件事跟蓬莱一脉没有任何关系似的,让老子、原始、准提道人、阿弥陀佛、通天教主看在眼中,不由暗中大骂诸葛流云不是东西,早就知道鸿钧老祖要说什么,也不跟他们通通气。鸿钧似乎也知道大家的想法,继续说道,“便如有盘古开天之因,为巫妖留下功德,巫妖遂大兴亿万年,待气数已尽,自然就借巫妖大战,了却杀劫,断了因果。如今人族大兴,尔等立教,得大功德,便是有因,自当早日了断。小说首发”
通天教主问道,“老师,何人当应劫?应劫之人又该如何。”
鸿钧道,“尔等皆是圣人,活当为表率。尔等门下有那根基不足者,福缘浅薄者,或者是教门气运短少者,都是历劫之人。尔等可自行选取。”准提道人眼睛滴溜溜乱转,竟然转到了诸葛流云身上,“逍遥道人以及蓬莱一脉未立教,他们怎能避开劫难。”话一说完,就后悔了,为什么,老子、原始就连阿弥陀佛也是一幅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着他,心中已是大骂准提道人太傻逼了,你这不是逼着蓬莱一脉立教吗,蓬莱一脉有三个圣人,再加上与之关系密切的伏義,那实力在五教之中,那不是最强的,想让蓬莱一脉的弟子应劫,难似登天,你这不是想让我们门下弟子来应劫吧!准提道人也立即反应过来,大为懊恼自己耍小聪明,简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着蚀把米。通天教主看了老子、原始、阿弥陀佛、准提道人的表情,那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想把弟子最多的教派,
也就是自己的截教弟子送去应劫。哼哼,四人倒是打的好主意。拿自己当是蚂蚱,随意欺负。竟然你们不忍,我通天也不义。通天教主问道:“老师,如此说来,若未曾立教,便不在劫数之内?”老子、原始、阿弥陀佛、准提道人一听这话,也是无奈,谁叫准提道人太傻了,几个圣人都同意蓬莱一脉立教,鸿钧也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名不正则言不顺,蓬莱一脉还是好自为之吧。”诸葛流云一幅无奈的神色道:“本尊原本不想立教,奈何奈何啊?”“女娲与后土对视一眼,说道:“立教违背了夫君的本意,竟然这样就由我与后土两姐妹立下大教吧!盘古大神开天,后又无数生灵涌现,而吾造人族、后土立六道轮回是为生灵,而今乃立灵教,以教化万千生灵。”
说完,天上便有功德降下,女娲与后土纷纷将功德收了起来。诸葛流云看着准提道人那样,心中不由大笑,准提老子有了借口,你就准备让你佛教的三代弟子受死吧!竟敢拉老子下水,也好,日后封神之战,自己便被束缚了手脚,不能出手,如果蓬莱一脉不小心卷入纠缠当中,死后便要化为灰灰。既然你准提道人咄咄逼人,想要蓬莱一脉也来分担一部分劫难,好大大的消弱东方的教派实力,那便趁了准提道人的意吧。至于他们人教、阐教、佛教三教有没有实力让蓬莱一脉的弟子应劫,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反正后土、女娲才是主角,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打杂的,为灵教出出主意,当当打手,倒是不错,过过消魂的美人乡日子。鸿钧见了,遂取出一副黄色书卷,展开道,“此物唤作封神榜,又称天书,榜上有三百六十五周天之数,合当为天界众神。地书为镇元子所得,人书又叫做生死簿,乃是地府至宝。尔等若选出应劫之人,便将那选中的门下姓名书与榜上。”
通天问道:“老师,上榜之人,有何说法?”“根基深厚,福缘绵长者,长享仙道;根基浅薄,福缘不够者,便上了封神榜,入神道。若是教门气运悠长,只要不卷入因果之中,也能避开此劫。”女娲问道:‘老师不知道何人代天封神?这是一桩大事,不可不说。况且这封神之榜交由何人保管?这也是一件大事。是由天帝保管,还是我们中间的一个保管?此事若是分说不休,怕是大事难成。”诸圣听闻女娲之言,说的果然有道理,若是外人代天封神还好,可若是这几个圣人门下中的任意一人,在其他圣人看来,却是不妥,最起码在封神的过程中,搞点小动作,还是有的。
若真是如此,怕是这几个圣人立时便要翻脸,先在此处证个高下,以争那封神榜。鸿钧老祖道:“三千年后,某处某地,当有一人,合该他得享人间富贵。到时候你们自去度他便是,届时让他代天封神,也就是了。”“老师,若是那因果纠缠甚深,又未上榜者,将会如何?”通天门下弟子最多,因果纠缠也深,急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