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老人家的年纪都已经这么大了,他还想当然地以为老人家还能继续种田,身子骨还和青年人一样壮实呢?换成他自己回老家种田,指不定会累得抱怨成什么样呢!

丁兰不愧是能和尹建国结婚生子的女人,一听尹建国这么说,居然还赞同地点点头,“如果老头子那边没问题的话,那么我们一家四口回老家生活也没什么问题,反正在这边挣不了钱,还要交每个月的房租,太浪费了,再说了,孩子们读的那幼儿园也不知道能不能按时开学,大不了之后咱们让他们在镇上的幼儿园读书也成。”

丁兰已经计划到这时候了。

至于他们一家四口回丁兰所在的娘家,他们夫妻俩倒是从头到尾都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性。

丁兰的家庭条件也不怎么样,和尹建国一样都是农村出身,而且丁家还要更穷一些,再加上重男轻女的陋习,家里还有一对刻薄爱占便宜的兄嫂,丁兰更加不愿意和娘家联系了,这回遇上了事儿,也就根本没有考虑过找娘家帮忙。

夫妻俩最终达成一致的想法,都打算趁早回乡下老家,先退了这城里的出租屋,能多省一个月的房租就多省一些,谁也不可能嫌自己兜里的钱多不是。

至于原身的另一位二儿子尹建设,他这几年来的日子倒是过得比他的哥哥和妹妹都要好上一些。

尹建设在他们兄弟三人当中,是读书最最最努力的一位,也是三人当中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位,他在高考第一年考试失利,只考到了专科的分数,后来原身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是做主让他复读,读了一年高四,终于在这复读的一年后,成功考上省城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成为了家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

从大学出来之后,尹建设跑去当了一家小银行的销售,为人还算机智油滑,会拍领导的马屁,所以前途还算不错。

至于尹建设的老婆毕珊珊,也是他当初同校的一位学妹,就是城里的本地人,家里的条件不错,算得上是小康了,尹建设对于他老婆家来说,可以说的上是一位凤凰男。

也正是因为这个门第之差,尹建设在他老婆的娘家面前有点抬不起头,家庭地位也比较低,自身也比较自卑。

尹建设本就有心计,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城里本地媳妇,于是也就更加厌恶家里乡下泥腿子老头,之后更是和大哥小妹三兄妹一块儿,避开了给老头子养老这件事。

如此一来,无论是毕珊珊,还是她的父母,都不用继续和老头子打交道,大家眼不见心不烦,岳父岳母对尹建设这位出身农村的女婿的印象,也终于好转了不少。

如今各种天灾接踵而来,尹建设所在的这个小银行的各项业务的业绩可就难办了,销售们再怎么努力,那成交量也比不上以前,毕竟经济情况不好,大家手上的钱都没多少剩的,哪里舍得买各种业务?就算想要存钱,他们也多数信赖那些大银行,根本就瞧不上他们这种小银行。

销售们的底薪并不高,平时的薪酬大部分都要靠业绩分成,如今业绩低下,所带来的后果就是销售们到手的工资也相应减少,在对比一天高过一天的物价情况,一天多过一天的电费,这点工资哪能撑得住?

不仅是尹建设一个人倒霉,毕珊珊以及她的娘家毕家也因为这天气原因跟着倒霉了。

毕珊珊父母一直以来是做大棚蔬菜这种生意,每年这里头的利润足够他们毕家几口人生活得还算有滋有味,但是如今这高温天气,直接就影响了他们毕家大棚蔬菜的种植成果。

首先,外头的气温实在是太高了,若是棚内没点好的降温措施,那么棚内的蔬菜瓜果迟早地晒死热死,所以大棚里降温设备每天所需要的电费,对于毕父毕母来说就是一大笔支出,再加上他们也同样缺水。

整个城市都水资源缺乏,民众们甚至连洗个澡都难,要是有点多的水出来,那首先也是供应那种大型的种植场,尽量保证供应民众的日常饮食,而不是以他们这种小打小闹的大棚为先。

如此一来,不但种植成本高,而且还十分缺水,水资源偏偏又是蔬菜瓜果种植过程之中所必不能少的,所以,毕家经营的这大棚,这些天以来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就算是毕父毕母为了尽量挣多点,成本无法降,那就只能提高蔬菜的售价,但是这也不是他们说提价就能提价的。

为了□□,尽量保持物价不要过度地提升,国家可是还在后头影响着呢,虽说开放之后国内就一直都是市场经济了,但是现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供应不足,那就得国家当机立断地出手,协调物价,还得限量,防止黑心商贩囤积,已经防止哄抬物价、发灾难财等不.良现象,所以现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物价都是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