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饭店、旅馆和小商场很快就开了起来,虽然他们全是因为火车站开的,但营业执照上的经营场所可不能写‘火车站旁边’,而这儿离得最近的就是米花镇,所以就直接编排进了这镇子,等于间接扩大了米花镇的范围。
再到后来高铁开通、大型汽车客运站建好,周边的各种休闲娱乐场所也越来越多,‘米花镇’也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久而久之,大家将这块繁华地段称为米花镇新区,而那片不断在流失常住人口的米花镇,则被称为旧区。
眼前的旅店老板是最早期从邻乡过来做生意的那一批人,所以,他正好知道旧区往哪里走。
不过,在得知他们三个去米花镇旧区是为了找原住民问路后,旅店老板就开始奉劝他们别去了。
因为老板不认为这些老人家会对以前的路有什么印象,毕竟这都过了几十年。
他们听了之后也是挺纠结的,道理都明白,可是任务一定要完成,竞争就是要比别人快才能赢得了,这关系到秦通明年能不能参加‘梦想杯’大赛,而秦通能不能参赛又关系到他们口袋里的小钱钱。
所以,他们第二天还是跑了一趟。
米花镇旧区其实离新区不算远,就是路线复杂一点,三人即使有旅店老板的口头指路和手机导航,也还是问了不少路人才找到镇子。
可是,当他们来到镇口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荒废,因为房子的造型太特别了。
其中一个员工认出了这种构造叫做石板房,层数多在二至三层,最高的也不超过四层,墙体全是由石条或石块砌成的,而屋顶则是用各类深浅色的石片铺着,高低叠压、错落有致,形成了自然的倾斜弧线,就像鱼鳞一样。
虽然没多华丽,但也称得上有特色。
只不过,镇子的颜值过关了,也无法掩盖人烟稀少的事实,他们走进镇子里几乎十分钟,都没有看见一个人。
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正在遛狗的大妈,结果一问,这大妈还是近年搬过来这里养老的,啥历史都不知道,不过大妈倒是给他们指了一条路,说旧区中心有一间半封闭的高中,人基本都集中在那块。
这间高中有个业余搞本地文化研究的老教授,但因为今天是星期六,那位老教授并没有在学校里。
学校值班的保安是个挺好说话的大叔,知道他们是为了完成别人愿望的梦想工作者后,就让他们去图书馆找管理员问问看,因为老教授常去图书馆,应该跟管理员挺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