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一铺在手

海州城里的铺子,就是如今海州人的财富密码,只要一铺在手,简直三代不愁。

原本海州城里商户,在方靖远刚上任时,还想观望一下,毕竟他们都是本地的士绅,金人来了,他们多割点肉也能活,魏胜夺下了海州,给他们各种优惠和扶持,搞活了工商,稳定了人心,好不容易安安稳稳过了一年,突然就有了大宋派来的正式知州。大宋重文轻武人所皆知,他们就怕新来的方使君三把火先烧了魏胜原来的政策,殃及他们这些池鱼。

可没想到,方靖远压根没想过从他们身上扒皮,反而从南宋带来了海商的商队,一下子就搞活了海州的商贸。

原本上次静海军和魏胜联系上时,魏胜就希望静海军能帮海商护航,让他们能够来海州交易,然而大多数商人对海州的情况不明,宁可多跑点路上通州直接去交易,也不敢贸贸然入港。

方靖远上任时,辛弃疾的船队也跟着来了。辛大佬本身就是大豪商,做得是南北买卖,水路黑白通吃,自然也少不了筹谋海运之利。尤其是他上次去燕京时,辛弃疾就派人沿途打点,也跟着跑了两趟,算是把这条商路跑通了,这次就干脆召集了临安不少商贾勋贵,组了支船队随行。

海商本就是重利,然而风险也是极高,能跟着大宋水师同行,有官方护航,还得方靖远承诺在海州交易的种种优惠和便利,减少在路上的时间还可以多跑一趟,如此既减少了他们的风险,又增加了获利途径和机会,何乐而不为?

然而,原来的海州城,地方就不够用了。

海州原本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属于易守难攻之地,魏胜夺城后就召集人手修建城墙,建造战车,方才挡住了金兵的反扑,仓促之下,修建的城池也大不到哪去,不过以当时的人口来说,还是足够居住。

可后来流民来投奔时,地方就远远不够,金兵还时不时从旁边的山上窥探城中布防,才逼得魏胜在方靖远一上任时,就要求扩建城池,修建外城,将原本海州城外的两座山都纳入城墙守护范围内,避免给金兵制造地理优势。

魏胜判断的十分准确,完颜廷从徐州调来的猛火油柜和床弩、投石车等重型攻城器械,就是打算借助海州城外的山坡,居高临下地攻城。

可他没想到,他甚至没能走到海州城下,就已全军覆没。

而海州城,已不是他先前所知道的那个海州城了。

海州城向外扩张了数倍于从前的面积,不光是将城外的两座小山纳入城墙范围之内,还向北延伸了不少,将大片荒废了田庄也跟着围了起来,向东扩建了原本的码头和港口,原本那些守在城外奄奄一息的流民,在扩城的工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方靖远是坚持以工代赈的形式,不光让他们跟着修建城墙,还要开荒、盖房、挖渠、引水……几乎没有一天空闲的时间。

不仅如此,方靖远在招工时还特地让他们报上一技之长,挑了几个读过书的人负责登记流民的信息,既方便安排后续的落户垦荒,又能够让他们分组互保,避免金国探子潜入其中。

这些朝不保夕的流民得此重用,更是一百个上心,上次跟海州城里的百姓一起揪出金国探子的事,他们也跟着出了不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