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第一百六十七章 兵不厌诈

乌古论是最先脱掉铠甲的,也是第一个游上岸的,只是上岸后更加果断地脱光了上衣,高声大喊着,拿着衣物就地一滚,起身就跑。

也多亏他机智了这么一下,否则那一波箭雨袭来之时,他就跟其他那些被温水泡过又冻成冰的金兵一样毫无防备,当场中箭倒地。

于是上了岸的被收割一波,在河里的则直接沉没下去,不见踪影,最后等乌古论逃了不知有多远,好容易再没有追兵和飞箭之后,停下来一看,连他自己在内,剩下的不足十人,不由气得怒吼一声,悲从心起,差点落下泪来。

“这里还有一个!”

霍千钧听到这吼声,却乐得拍马而来,看到个身高足有九尺的大汉竟然赤着上身红着一双眼嗷嗷大叫,顿时就乐了。

“想不到吧?小爷我早就在这里等着你们来送死呢!”

乌古论顿时气结,恶狠狠地瞪着他,怒吼道:“你们这些汉人就会用这些阴谋诡计,有本事跟老子真刀真枪打一场啊!”

“嘿,你还不服气是吧?还老子,就凭你这熊样,还想当谁老子,来吧!你先报上名来,小爷我也让你死个明白!”

霍千钧勒马驻足,一晃手中长戬,神采飞扬地说道:“你这金狗,记住小爷的名字,霍千钧——接招!”

“乌古论!”

乌古论干脆地报了自己的名字,双手持刀,一个箭步冲上去,朝着霍千钧横劈过去,他的大刀是仿照汉末三国时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打造而成,足有八十斤重,刀头阔而长,形似半弦月,刀背有歧刃,长达九尺五寸,刀风带起的寒气逼人,若是被这一刀砍中,寻常人非得让他给一刀两断了不可。

他的招数简单利落,却因为力大刀沉,本身就带着势不可挡的气势,纵使霍千钧出言挑战,此刻也不敢小觑了他,当即长戬一挑一勾,巧妙地挡住了乌古论的刀锋,还顺势向前一戳,直刺向他的心口处。

乌古论若是不收势变招,就算这一刀砍中霍千钧,卸去大半力道的宝刀也未必能斩破他身上的明光铠,可他手中的长戬却能将乌古论的心口戳个透亮。

就是欺负他毫无防御,霍千钧嘴角上翘,他可不是什么君子,讲什么仁义之道,放虎归山的事可是万万做不到,痛打落水狗还差不多。

乌古论看出他的“险恶”用心,却也不得不撤刀招架,就听得一阵刺耳的金铁交鸣之声过后,他的大刀堪堪架住了长戬,可他仍是感觉到心口一痛,低头一看,却是一支不过尺许长的□□,不知何时射中了他的心口,上面传来的阵阵麻痒感觉,顺着心头血传遍四肢百骸,让他的手臂一软,再也无力拿住手中大刀。

“当啷”一声,大刀落地,乌古论也跟着仰面朝天倒下,兀自睁大了眼,不服气地说道:“你使诈……卑鄙……”

“兵不厌诈不知道吗?”霍千钧摇摇头,有些可惜地看着他,“沙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难不成还要跟你讲道理?只要能获胜,自是什么手段都行。又不是比武……你且安息吧!省得看我收拾你的那些手下时,更加气死……”

他不用说,乌古论已经气得昏厥过去。这□□上用的都是麻药,方靖远给霍千钧和岳璃都配备了一套,就是防止近身战时出现意外。想当初他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能凭借臂弩制服岳璃,更何况这些根本没见识过这等招数的乌古论。

霍千钧命人将乌古论绑起来等候发落,然后便带人去“收拾”剩下的那些金兵。

那些金兵先是经历了大营中冒出的地狱之火,然后脱了盔甲跳河游过来,真可谓经历了水深火热之苦,早已耗尽了浑身力气和胆气,这会儿眼看着主将被擒,都无力支援,根本没有反抗之力,只能老老实实地被收缴了兵器,绑起来成为俘虏。

好在以往听说宋军不会坑杀俘虏,大多是送去矿山做苦役,这些金兵还是存了几分侥幸之心,只要能活着,就算做一阵子苦役,回头金国皇帝跟宋国皇帝和谈之时,终归还是会把他们要回去的。

按照汉人的说法,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能活着就好,当俘虏就当吧。

他们认命之后,不再反抗,这场近乎一面倒的战斗便彻底进入了尾声,就连霍千钧都有些意犹未尽之感,将人都押送去矿山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又赶往开封支援。

他如今已独领一军,成为各军之中机动性最强的队伍,方靖远考虑到他和霍小小的关系,最终还是没有将他留在济南府,而是任由他去了开封。毕竟,拿下中原之后,辛弃疾便会和西南川军一起,进军西北,到那时,早晚会遇到霍小小。

西北战局的胜负手,最终会落在他们两人身上。至于结局会如何,方靖远也只能任由他们自己发展,而不做干涉。

毕竟,他相信霍小小,可朝廷的人未必相信,毕竟霍小小的身份特殊,完颜雍对她越来越器重,给予的权力和地盘越多,她能掌控的势力越大,未来会如何,谁都不敢保证。

济南府的这次保卫战,最终以金国的三州联军大败告终,城中的百姓得知城外那滚滚黑烟是地火喷涌,火烧敌营,杀得敌军大败,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昔日曾经战无不胜的金国铁骑,竟然会变得如此不堪一击?

到底是在方使君指挥下的京东军太厉害了,还是来的这些金兵太废物了?

那些世家大族纷纷前往府衙贺喜,送去的礼物堆满了一整个院子,方靖远接见了几个大家族的代表,让他们也跟着派人打扫战场,出城亲眼去看一看金兵惨败后的场面,也算是对他们这次“倾力”支持的一份“答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