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开矿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2017 字 6个月前

“兄弟,你这是去哪?”

在于望飞的指挥下,向导忙问道。

“去那座金城。”牧民老实道:“不过汉人叫土金城。”

“我们去送羊,他们订了羊。”

“那你们有朋友在里面干活那?”

“有啊,好几百人呢,拿的钱,能买好多东西,此放牧好多啦……”

于望飞露出思考状:“为何要尽量雇佣牧民呢?”

“朝廷是打着什么主意?”

而这边,熊汝霖在金矿视察,待发觉有三百余牧民下矿采石后,露出一丝满意。

在得知其一个月有一块银圆时,更是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

“下矿和放羊哪个好?”

他亲善地问道。

“下矿虽然危险,而且黑不溜秋的,也潮,但比放牧赚的多。”

满脸黑红色的矿工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道:“放牧一天都不得闲,吹风淋雨,难受的紧,畜生生了病,几天急得掉头发,还要碰到狼……”

“最后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肉,还是下矿好,一个月吃了好几回羊肉呢!”

熊汝霖满意极了,他看着继续下矿的牧民,对着一旁负责的管事道:

“出了事,也莫要掩饰,该赔的要赔,不然的话就会涉及到那些部落,他们要是闹事了,老子直接把你送出去交代。”

“内务府那边,也不好交代吧,毕竟鞑子闹事可了不得……”

管事吓得直哆嗦,忙不迭点头,

好嘛,鞑子还得哄着。

这时候,熊汝霖得知有商人求见,他一想就知道是因为煤矿的事,立马摆脸:“不见。”

“东翁,是于副总兵的帖子……”

“让他进来吧!”

熊汝霖眉头一蹙。

在边疆,边军的势力虽然不至于压倒衙门,但却能平分秋色。

因为那些蒙古人都需要军队镇压,而且大量的消费都是因为军队而起。

不提别的,光是为了给边军供肉,许多的牧民开始养起了猪,鸡等,就是为了赚钱。

“草民于望飞见过巡抚!”

于望飞忙拱手鞠躬。

“怎么?你也看上了黑岱沟?”

熊汝霖不客气道,他也懒得弄虚的。

“草民实为牧民而来。”

知晓熊汝霖为民的心思后,于望飞倒是仔细思量过:“如今草原上牧民们燃料多是用的牛粪,而一旦到了白灾,牛粪自然不足,冻死大量的牲畜。”

“故而,只有蜂窝煤才能抵抗白灾。”

“牧民们可买不是蜂窝煤。”

熊汝霖露出了一丝凝重。

蜂窝煤即使再便宜,一块也要一两文,对于牧民来说,这也是一笔大的开支。

“草民愿意以牛羊换,或者羊毛牛皮,鸡蛋等置换。”

于望飞忙不迭道。

随即他又想起了叔父言语的雇佣之事,忙补充道:“若是开设了矿场,我愿意至少雇佣两百牧民,让其做活。”

“哦?有趣。”熊汝霖确实感觉到了诚意:“你跟我来。”

说着,他带着于望飞来到洞口,只是那些旷工们说道:“牧民们宁愿冒着塌方的危险,都不愿意回到草原上进行放牧。”

“无外乎放牧太穷了,稍微来点干旱,或者雪下大点,牲畜就会减少,就会饿肚子,不得不进行拼杀。”

“而在中原,旱灾就会修湖修河,打水井,而白灾,自然是有屋子,朝廷自然会有救济。”

“草原,太苦了。”

“我发觉牧民们更能吃苦,只要他们有一条活路,就不会造反,同时也会成为顺民。”

熊汝霖沉声道:“只有在草原上开矿,种地,才会是其生路,你现在明白了吗?”

而有一句话他没有讲,牧民们离开了部落,来到矿场,时间长了就会脱离部落,形成一座城寨。

如这座土金城虽然狭窄,但有的牧民们依然不计较,将自己的妻儿接到这里,从而团聚。

且开矿就会形成秩序,更利于朝廷控制。

草原上少了一牧民,就会空出一块草地,多养活一些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