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鸟粪

大明世祖 飞天缆车 3203 字 2个月前

“起来吧!”朱谊汐看着略带疲惫的太子,轻声赞许道:“你在东北做的不错,能够顶住压力进行置换。”

“要继续保持,我在后面支持你。”

“是!”朱存渠露出高兴的笑容:“有了父皇的支持,儿臣岂能不会完成?”

言罢,他就说起来吉林的境况。

随着贵族的迁徙,吉林的人口数量攀升的很快,短短半年不到,就来了两三万。

同时,大量的树林被砍伐,达到了近百万亩,一时间造成了北方木材大降价。

大量的贵族钱财输入后,肉眼可见的速度下,吉林越发繁荣了。

对此皇帝要求置换的事,太子不吝啬称赞。

朱谊汐点点头:“东北的开发,须得持续进行。”

他走起步来,在前面述说着自己的想法:“北方人口逐渐恢复,东北良田千里,就是最好的开发之地。”

“这里是朝廷未来的粮仓,不能忽视啊!”

太子认真点头。

突然,皇帝跨上马,让后者一愣。

“骑上来,咱们去逛逛!”

太子只能从命。

在一群骑兵的保护下,父子二人在周边逛了起来。

一些蒙古人的白色毡房印入眼帘。

许多蒙古人出来,跪地行礼。

朱谊汐拿着马鞭,指着这群诚恳下跪的牧民们,对着太子道:

“汗帐如今有万帐人,编成了十个千户,一百个百户,共有六万余人,基本上分布在察哈尔、科尔沁、绥远三地,察哈尔的最多,有七千帐,这些人之中没有一个贵族,我才是唯一的贵族。”

“他们每年只需要缴纳一只羊给我,就可以随着放养牲畜,过着轻松快活的生活。”

“但条件则是,向我,以及朱家奉献忠诚。”

“平日里,我会选出一些人加入侍卫司,京营,让他们为耳目,为将。”

太子看着目光深邃的皇帝,一时间颇有几分惊奇。

“文臣好用,勋贵能用,但听话的蒙古人却是最好的底气和兵源。”

皇帝似乎看出来他的心思,轻笑道:

“宦官太监们守着司礼监,可以监控文臣们,不至于让乾坤颠倒。”

“而这群蒙古人,就是军队中的宦官,家奴,他们的身家和吃食都是咱们赐予的,不听话怎么着?”

“我还有意,再建一只千人左右的骑兵,全部由汗帐的人充任,比起受到信任的京营,他们就是一只锋利的匕首,隐而好用。”

自打有科举以来,天下就不曾有过篡位的文臣,只有权臣。

皇帝最脆弱的一环,依旧是武夫。

不同于前明的卫所世袭制,如今的京营、边军,巡防营,都是募兵制,有奶便是娘。

而前明的卫所制,虽然有种种的弊端,但不可否认,这种军官的世袭,有效的禁锢了军队造反的可能。

百户、千户,虽然位卑,但毋庸置疑,一群人在前明时基本是跟从朱元璋造反的元从派。

他们从安徽离开,奔赴天下各地成为世袭军官,富贵连绵下,紧紧掌控着军权。

就算一大批勋贵被屠戮,卫所也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们是老朱的保障和信心。

募兵制下,朱谊汐总是不安的。

汗部军,就是他安排的后手。

“指挥他们,并不需要通过京营使司衙门和兵部,人数精而少,随时听用。”

“整个汗部,不仅可以输出军队,还拥有大量的人才,他们可以去草原上担任百户,千户官,可以了参加科举,那达慕大会,迈入官场。”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你要记住,不要嫌弃羊膻味,他们比书墨味更值得信任!”

述说了许多,朱谊汐反倒是有些累了,溜了一圈就回来。

过了几日,蒙古草原上的大小贵族们来此觐见皇帝,献上了自己的忠诚。

同时,皇帝也不吝啬赏赐,丝绸、瓷器、金银、骏马,如同雪花一般撒出,乐得这群穷贵族们大为开心,欢呼声不止。

尤其是一群稀罕的海货,玳瑁,鲸油,珍珠等,可谓是丰盛。

太子同样在他们面前亮相,再次树立了威望。

惯例下,皇帝纳了几房草原女子,同时又给太子塞了几个。

京城中还在读书的皇子们,他也没放过,也一一安排了蒙古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