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技术指导就是技术指导,就是指导一下。”夏侯欢不由的重新评估杨锐,沉吟了一下,问:“这个,生产上遇到的问题,杨先生也没遇到过吧,不如,咱们约个时间,一起到厂里讨论?”

“没时间。”杨锐这次回答的更快了。他是准备让夏侯欢先体会一下难度,再谈合作。如果夏侯欢因此而放弃,他也无所谓,反正是没损失的事。

夏侯欢就挠头了,承包工厂是要花钱的,到时候要是生产不出东西,可就抓瞎了。

他本来是想确定了产品再承包工厂的,现在换了过来,难度何止倍增。

沈平辉有点好笑,在椅子上扭了扭,道:“杨锐,你这个公式,是怎么算出来的?”

……

第81章 外国期刊

夏侯欢怏怏的回了平江,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承包生物研究所的下属工厂。

因为是生物研究所的员工,他只要承诺未来分批偿还债务,并负担人员工资和福利就可以了,承包费少的可怜,相当于一个零首付的长期贷款。

夏侯欢手里的钱不多,可胆子够大,他嘴里念叨着“没有张屠夫,吃不了带毛猪”的话,在沈平辉面前把承包的单子给签了。

接着,夏侯欢又请了几名相熟的研究员,开始攻关蒸发结晶器。

他也考虑过选另一种仪器来生产,然而,仪器市场终归是个小众市场,抄袭已有的国产货,天然就有一个更强的竞争对手,而抄袭已有的外国货,天然就有技术瓶颈。

最终,找来找去,夏侯欢手里最适合的图纸还就是杨锐的蒸发结晶器。这东西出乎他意料的先进——假如确实如图纸标识的那样。

为了证明它的先进,夏侯欢等人彻夜研究,批量生产可不同于少量自制,机器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据可循。

然而,四五个专业人士研究了一个星期,却是越研究越颓废。

结晶器内部要形成螺旋形循环,进料必须是切线方式,设备的高度和直径的比值要大,同时还要注意液面高度,一环扣着一环的结晶器看似简单,最终的成品却要求具有二重循环,一个是物料形成的螺旋主循环,一个是下部溶液被加热而产生的气泡返回液面形成的涡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