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这可是月产30公斤的工厂!”海处长毫无疑问的认真。

杨锐点头,道:“工厂和实验室总归是有不同的,就我所知,日本的好些工厂,在70年代末,就能达到这个生产效率了,英国的大概也差不多,就是成本稍微高一点。要是每名工人的平均月产量连3公斤辅酶都达不到,建一个新的工厂也没意义,你说对不对?”

“啊……啊,对!”海处长显然知道国内的生化制药工厂的水平,别说是十个人的工厂了,100个人的工厂能生产30公斤的辅酶q10,国医外贸都要高兴疯了。

哪怕他不懂得工厂管理,心里也清楚,10人工厂是比百人工厂远远有潜力的多。

首先一点,扩产都变的很容易了,10人工厂要变成20人工厂,可比100人工厂变成200人工厂轻松太多。

“你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海处长的眼神一变再变。

“咱们好像说股份的问题呢。”杨锐目视前方,笑了笑。

“对,对!”海处长又是点头,座下的上海轿车开的歪歪斜斜。一会儿,他突然问:“咱们谈到哪了?”

“一致对外,对老外。”杨锐提了一句出来,摸着手腕,表情略有认真。

海处长没发现杨锐的变化,还连声点头:“对,一致对外。”

“一致对外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内部利益分配。”

“这个……有耐心的话,总是有办法的,世上无难事嘛。”

“其实我是赞成一致对外。”杨锐又是一句,开始主导话题的进程,说:“咱们今天的表现,肯定会让捷利康公司得寸进尺,他们说不定会竭力压迫国医外贸的股份,制造公司中且不说,销售公司里,国医外贸的股份,说不定会被压迫到10以下,这样,计算总利润的时候,国医外贸赚的就很少了。”

海处长心想:还不是你让外国人推动谈判搞的我们这么被动。

按照他们开始时的计划,捷利康公司得到70到80的销售公司的股份,国医外贸得到10到20,留个位数的零头给西堡肉联厂,就算是分赃均匀了。

如今,杨锐强力插进来,首先将自己的股份从10提到了20,还得到了捷利康公司的初步赞同,即使西堡肉联厂的股份很少,国医外贸的利润也要被挤光了,这样的结局,无论是海处长还是巫尘远,都是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