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页

经过77年和78年的混乱,到了80年代,高考的金字塔尖依旧存在。目前分数要求最高的中科大要550分才敢报,清华和北大低一些,但也得530分的样子,某些专业高到580分乃至600分,足够让一切学渣绝望。同在四大的还有人大,因为是文科领先的学校,它的竞争反而更加激烈,文科录取线经常达到550乃至570分。

对于几个月以前还只能考300分的学生们来说,怎么考到500分甚至600分,实在是个谜题。

杨锐对此也很无奈,见不少人都好奇的看过来,于是站起靠在窗台上,稍微大声一些,道:“考500分的人,都是初中高中就做了无数题的人,以前没做到的人,现在就得补课,补到500分自然很难。当然,看你付出多少了。”

“那要增加多少题量,能考500分?”这次问的是刘珊,她跳级过,也复读过,显然符合初中和高中做过题的标准。

杨锐这次不用看小本子,即道:“增加30的题量,运气好的话,你也许能考500分。比起来,李学工达到450分以上的概率更高。”

曹宝明“呦”的一声,隔空拍拍李学工的脊背,笑道:“你能到450分啊!”

李学工不善言辞,笑了一下,继续低头做题。他以前就是回炉班里成绩最好的,现在仍然是仅次于杨锐的高分选手。

刘珊不甘心的道:“那我增加多少题量,能考到500分?”

“就咱们现在的学习强度,再增加30的题量是极限了,你们别想着熬夜什么的来争取时间,大脑将短期记忆转为长期记忆,是借用晚上睡觉的时间,所以,熬夜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学习方式。”

“这么说,我考不到500分了。”刘珊遗憾的说了一句,又咯咯的笑了出来,道:“去年我还想,要是能考340分就好了,如今都敢报本科了,真好。”

经他这么一说,教室里的气氛为之一松,好些人都说笑起来。

杨锐也暗自得意的一笑。

以80年代的高考要求来说,500分能选择的学校,几乎和后世600分能选的学校差不多,考虑到录取人数只有后世的十五分之一乃至二十分之一,500分的价值其实更高,锐学组成员尽管努力,但在过去几年里,他们接受的都是镇中学的教育,要以之与县一中,市一中乃至全国重点的学生们硬拼,极不容易。

仅仅经过半年的锻炼,锐学组的学员敢于窥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分数,杨锐也颇感自豪。

“继续做题吧,想增加题量的,做一个时间分配表出来,如果时间上来得及,就多给题。”杨锐最后一句说给黄平,后者现在负责题目的分发。

黄平应了一声,又道:“以前到处找题做,没想到,咱也有做题做的想吐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