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页

至于说有老师帮忙整理和一起背诵,更是令人有高大上的感觉。

虽然就总分而言,杨锐远远不需要补习,但作为一名曾经的补习老师,分数从来都是不嫌多的。最重要的是,锐学组更需要一名优秀的政治老师。

对锐学组成员来说,增加政治试卷的分数,是惠而不费的。

“政治也说定了?”外公微笑。

“好吧,补习政治的时间要少一点。”杨锐哀叹,重生高考,还是摆不脱要参加补习的命运啊。

果然补习才是高考的主旋律。

……

第163章 热闹

杨锐同意补习,在其他人看来理所应当,杨锐本人却有些浮想联翩。

就目前的高考水平,他能保证数理化和生物都是满分,因为高考无难题,而变形变的再畸形的基础题,对杨锐此等钻研考试的补习老师来说,也不过是拉大分差的美味罢了。如果英语再提高一些,政治也不补强到优秀水平,即使语文没有丝毫变化,高考总分也会大幅度增加。

最起码,六十多分的政治提高到八十多分,就意味着杨锐的总分可能突破650分。

从过去两年的高考分数来看,650分将不止是河东省状元,而很有可能是全国状元了。

在杨锐看来,省状元固然光荣,也就仅仅是光荣罢了,全国一年诞生60多个省状元,除了自己和同学,旁人也记不住他的名字。就80年代的报考意向来说,高分学生十之八九都会报考此时的四大名校,也就是中科大、清华、北大和人大。一个学校容纳4届学生,等于一个校园里就能瞅见大几十名省状元,而在北京,要开一个状元arty,来宾能坐满一个礼堂。

全国状元却不一样了,文理两科,每年就诞生两只,哪怕全部报考一个学校,校园里也最多集齐八只(若有校长可以达成此项,理应获得成就卡片),尽管依然不会被人记住名字,但这份荣誉,却会吸引到无数的眼球。

杨锐的问题是:我这么做,会不会太高调了?

随着马车抵达家中的时候,杨锐有了想法:不管高调与否,有分不拿,总归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