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

当然,靠近分数线的学生,即使填上了服从分配,还是会有危险,所以,大家都会尽可能的谨慎报名,在有限的志愿表上,填上尽量多的谨慎的学校。

别说杨锐鼓励的进取心了,能有一个志愿报一个好学校,也是学生心气够高了。

自然,还有另一种没心没肺的学生,会在高考志愿表上一次填写北大清华中科大等等,完全不明白志愿表的填写方式……这些学生,通常会在滑档以后,得到教训。

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一点策略都不讲的学生很多,因为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策略,更是完全都不懂的状态,自然是想填什么就填什么。

到了1983年,恢复高考都送走一轮学生以后,再这么做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

现在,小心谨慎,保证读到大学,是第一位的。

如果去看六七十年代人写的文章,也会察觉到,他们对大学的渴望,以及对报考的无助。

在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时候,运气,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就像是现在,相信平江一中的预测线,还是相信南湖一中的分数线,是有着巨大的差别的。

从内心里,学生们都愿意相信平江一中的分数线,尤其是刚好挂在本科线上的几个人,按照平江一中的预测线,他们是能读本科的,有本科读,谁还稀罕大专?

放在一个单位里,读本科的不光升职快,从工作开始的那天起,拿的工资就比大专生多,评职称也会比大专生评的早,各种好处,说一天都说不完。两者相差的,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志愿选择了。

然而,本科固然好,也不能蒙着头就往上冲。

这要是填了本科,结果分数不够,即使勾选了服从调剂,也是调剂不到专科去的。

换言之,填本科而分数不够的学生,就只能复读了,连大专都没得上,明年再能考多少名,谁又说的出来。

鸿锐班里的气氛,瞬间变的凝重了。

“怎么报?”王国华站在杨锐后侧,低声问了一句:“时间有点来不及了,要不然,再多问两个学校的预测线。”

“也没那么紧张,再拍电报去,就多问几个学校的预测线好了。”杨锐之所以说是拍电报,是因为史贵在平江有固定的收信地址,电报拍过去以后,无论是去邮局,还是由邮局送到信箱,都是很方便的,电话却是即时通讯式的,西堡中学是国家单位,早有安装,史贵有钱也安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