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

放在80年代,这种规模的三家学校,就可以完成一个省的招生录取工作了。

如此巨大的名额差异,自然会造成报考的难度差异。

杨锐仔细的帮刘珊选好了专业,转头又被邵亮给叫了过去。

这位曾经一门心思倒卖香港苹果牛仔裤的少年,现在是一门心思的想要读大学。

读大学的理由可以很多,对邵亮来说,能去大城市,尤其是香港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是最好的理由,离开父母的束缚也是不错的答案,否则,如果被西堡肉联厂招工,他这辈子都别想逃脱老爹的管教了。

当然,如果能读一个河东大学那样的学校,即使是小城市也不错。

邵亮期期艾艾的说完了自己的要求,本以为会听到一阵嘲笑,得到的却是一片寂静。

坐在教室里报考志愿的学生,现在哪里有精神笑话他啊。

杨锐微微点头,却道:“把你估分时用的东西拿出来,我先看看。”

“哦。”邵亮乖乖的从桌斗里拿了一堆的草稿纸出来给杨锐,才抱怨道:“怎么到我这里,就要检查估分了。”

“你是370分,比预测的本科录取线低5分,比大专线高15分,这个区间,得估的准确些,才好判断。”杨锐拿到草稿纸,仔细检查了一遍,又问了几个问题,才沉吟起来。

邵亮估分估的大差不离,实际上,只要记了答案出来的学生,估分失误的几率本来就不高。

不过,邵亮的分数却挺讲究的。

差5分读本科,或者说,差5分就得读大专,还是挺让人唏嘘的。

若是一辈子在体制内工作的话,这5分的差距,会让人一辈子都受到困扰。本科生一年定级副科,大专生一年定级科员,三年后为了副科屈膝送礼;本科生五年评讲师,十年评副教授,大专生进大学只能做行政,职称害的比别人慢五年……

即使邵亮下海经商,他的大学生涯也会因为本科和专科的生活而发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