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页

就目前来说,杨锐反而是最近几天最显眼的中国学者。

胡晓兵也不知道报社会不会发表关于杨锐的文章,但作为记者,他还是决定尽职尽责的做个简短采访。

杨锐觉得胡晓兵的问题毫无营养,也只能回答道:“挺好的,主会场也比较宽敞,能够来参加的人比较多。感想的话,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吧。”

说完,杨锐又提醒了一句:“在主会场做报告只是因为人多,和主题演讲之类的不是一个概念。”

“在主会场演讲就很厉害了,主题演讲只能有一个人吧。”言下之意,人家就没指望杨锐能做主题演讲。

给本届会议做主题演讲的是法国科学院院士布罗索莱特,一篇综述就可以拿20个影响因子的那种顶级大犇,与现在的杨锐还是两个世界的人。

杨锐哈哈一笑,也觉得自己想多了,他拍拍肚子道:“有点饿了,咱们边走边说吧。”

“我先拍两张照。”看的出来,来采访学术会议的记者也是苦逼的够呛,身边别说有摄影师跟着了,照相机还是一傻瓜的。胡晓兵也不敢多拍,比划来比划去的,最后拍了两张就给收起来了,拍完了又拿出笔和纸,问:“忘了问你,杨锐你的工作单位是北大生物系?职称是什么?”

这也是中国特色的问题了,杨锐道:“我还没有工作,我现在是北大生物系的学生。”

一瞬间,胡晓兵的眼睛亮了起来,身为记者的灵魂,仿佛也燃烧了起来:“你还是学生?你今年多大?”

“20了。”

“20岁?20岁不是研究生吧?”

“不是。我今年大一。”

“大一!”胡晓兵倒吸一口凉气,浑身都爽利起来:“走走走,咱们找个地方坐下,边吃边谈,你不是饿了吗?我顺便给你做个专访怎么样?”

就话题性来说,学生在国际会议的主会场演讲,可比院士做主题演讲更有轰动性。

胡晓兵像是做贼似的,夹持着杨锐,一溜烟的往餐厅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