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页

“你只要来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差旅费想报销多少报销多少。”唐集中哈哈的笑着与杨锐聊天,一点都没有学生和老师的紧张。事实上,他和杨锐的交流方式更像是同事,比师生关系还要平衡一些。

杨锐如今从学校就拿到了60万的经费,已经到了实验室自负盈亏的水平了,就科研而言,这就是地位的体现。

20多岁的科研牛人是很多的,实际上,大部分的科研牛人在20多岁的时候,差不多都崭露头角了,厉害的也有不少,如唐集中这样见多识广的老家伙,都不以年龄看人了。

“对了,你要的学生,我帮你找了十几个,你找时间来面试吧。”唐集中突然想到杨锐拜托的事。

在国内,调派一名研究员并不轻松,学生就好操作多了,杨锐要扩大实验室的规模,也只能先从学生下手。

唐集中是实验室的老大,负责一切人事问题。杨锐短期内也没有彻底脱离唐集中实验室的想法,自然找他帮忙。

“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可以吗?”杨锐问。

“不知道你这么急,我让人去通知一下,时间定在1个小时后吧。”

“没问题。”杨锐摩拳擦掌的。

不到一个小时,十几名男女学生就来到了唐集中的凝胶实验室。

在学术型大学,加入实验室是非常高端且难得的学习机会。量化一下的话,唐集中实验室一年的经费过百万,参与其中的实验狗还不到10条,这就是生均十万元的实验条件,还不算实验室里多年积累的仪器价值。

哪怕是21世纪美帝国主义的大学,也不能给每名学生都提供这样的条件。

对80年代的中国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是再难得不过了。

尽管不是每名学生都有志于学术,但就像是学校花费十分之一的经费,建了一所高水平的足球场一样,谁不想在绿茵地上走一遭。

更被说如今还是知识至上的年代。

敢说知识无用的商界精英们,现在还像是白垩纪的哺乳动物似的,半个身子藏在洞穴里,半个身子探出来,指望着有一点更容易欺负的食物路过中。

杨锐能以大一学生的身份加入唐集中实验室,不代表其他学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