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页

卢月萍在这方面涉猎较多,略显兴奋,问:“还有吗?”

“还有一种,我有所了解,但不能作为短期目标。”杨锐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你说。”

“通过基因组分析。”

“基因组分析?”卢月萍觉得这个方法很陌生,反而更加好奇。

“这是一种前沿技术,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蛋白质数据库,其实,这个可以作为我们实验室的远期目标……”杨锐说的实际上是基因组学。

不过,基因组学的概念,实际上要到86年才被提出来。其实,早在杨锐刚进大学的时候,就确定了基础研究的目标将是基因组学,钾通道的相关论文,也都是以此为目标决定的。

甚至早在杨锐刚加入唐集中实验室的时候,发表的《钠和钾通道中的电压门控的分子机理》也都是以此为目标的。

当然,基因组学是一个专门学科,虽然是86年才提出了这个概念,但相关的研究已经做了不知多少年了。

杨锐现在也没有资格喊出基因组学的概念,一篇cell可不够建立一个学说,到了想发cell发cell,想有nature有nature的时候,再来一叠子的专著,继而得到各种国际会议中的主讲发言权,然后再选取一次正确的时机喊出“基因组学”才是正确的学术开展方式。

所以,杨锐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甚至就连做,他也做的很晚了,86年建立的学说,说不定都酝酿了十几年。

如果到时候,罗德里克正式建立基因组学的时候,能在文章里提杨锐或他的实验室一句,或者将他的一篇文章列入参考文献,也就不枉他在这方面的努力了,当然,那也是不逊于s的逼格。

想想看,假如有一天,入读生物系的大学生,凡是打开那本厚的令人发指,封面花花绿绿,内容让人想吐的《基因组学》的时候,都不得不背诵杨锐的研究内容,那格调提升不言而喻。

蔡教授不知道杨锐的野心这么大,只是讶然的看了他一眼,道:“建立蛋白质数据库是很费钱的。”

“只是长期规划而已,前期还是研究蛋白间相互作用。”杨锐想了一下,道:“我们可以从表面等离子共振开始做起。”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需要应用计算机,而这个特质显然吸引了最多人的注意,杨锐也就从这方面下手。